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内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niǎn) 烟(cōng)   农(diàn)   战战兢(jīng

    B.弄()   雷(tíng) 强(juè) 旁斜出(

    C.师(chán) 育() 遒(jìn)   忍俊不(jīn)

    D.伤(zhóng)   吞(shì) 杂(rǒng滋暗长(qiǎn)

  • 2、下列句子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B. “安求其能千里也?”一个反诘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情。

    C.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句凝聚着木兰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

    D.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远近两种视角,写了高山流水两种风物,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她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说话待人总是和颜悦色

    B. 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道路豁然开朗、绿地优美、街道整洁,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C. 戏曲长于在轻歌曼舞中展现历史故事,广播中华美德,演讲人生哲理,明辨善恶是非。

    D. 贝壳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神迷的珠光,让没有到过大海的他惊叹不已。

  •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B.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展亮相绵州,众多艺术爱好者粉墨登场,只为一睹敦煌石窟艺术风采。

    C.我们非常反对那种专注于艰深晦涩、矫揉造作的文风。

    D.对于是否加入校排球队,他和父母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友堂家训》两则

    孙奇逢

    [甲]尔等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宇,便耍尽事亲之道;读一弟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

    [乙]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要紧事。子弟不或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余谓童蒙时,便宜淡世俗浓华之念。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①《孝友堂家训》孙奇逢著。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直隶容城(今河北雄安新区)人,明末清初理学家。②尔等:你们,这里指子侄辈的人。③弟:同“悌”,敬爱哥哥。④世俗浓华:世俗中华丽奢侈的风气。

    【1】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求实于行乎            宁静远(诸葛亮《诫子书》)

    B.白首不                  前狼假寐(蒲松龄《狼》

    C.富贵适以其恶        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余童蒙时               太守自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焉有读书不识字者?

    (2)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3】[甲]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有人“读书破万卷”,却还要称之为不识字?

    【4】[乙]文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家庭教育思想?

    【5】结合选文,联系学习生活实践,说说你获得的一点感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决眦”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下列与本诗在情感上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诉衷情》   B. 《黄鹤楼》   C. 《江城子·密州出猎》   D. 《山居秋暝》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列材料,就“如何破解美国政府制裁中兴通讯所造成的困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我国中兴通讯长达七年的出口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禁售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相比中兴通讯所需元器件长期依赖美国企业而言,中国另一大通讯企业华为公司,近年来则投入大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的研究,成为全球在研发支出上的巨头。(摘自《腾讯科技》)

    材料二:上海“硅光子市级重大专项”项目启动会近日在张江实验室举行。硅光子技术是有望颠覆传统光电子产业的前瞻性技术。为此,上海市政府将其列入重大专项,予以全力支持,力争在上海形成完整的硅基光互连芯片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硅光子基地。(摘自《解放日报》)

    材料三: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三个东西最多:科技大公司、亿万富豪和移民。有趣的是,很多外国移民甚至一开始是非法入境的,但最后他们或是他们的子女成为了亿万富豪,这可能就是美国一直宣扬的“美国梦”吧。其中,科技大佬占了一半,最有钱的资产达到476亿美元。(摘自《腾讯网》)

    材料四: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连续八年位居榜首

    (摘自《搜狐网》)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7)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题》中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 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称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对家园的坚守与呵护,同样也展现着“家国情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满山鸟鸣

    李汀

    ①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啁啾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

    ②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咋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③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抡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

    ④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峰。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 “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

    ⑤接着,老杨讲了一个故事:“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

    ⑥我惊叹起来;“有这么神奇?”

    ⑦老杨说,还有更神奇的呢。八十年代,我和大黑狗巡山,摔到山谷下,断了腿骨。大黑跑过来,咬着我的衣服,想把我拉起来,也不行。最后,大黑箭一样跑出去,跑回家里,把家里人找来,我才捡回一条命呢。五个小时的路,大黑跑了两个小时,跑得全身是汗。老杨指了指身旁的大黑狗,淡淡说了一句;“这是大黑的儿子。”黑狗往远处看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黑得鲜亮。

    ⑧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引鸟上钩,一提就是一麻布口袋,然后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说着,老杨装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

    ⑨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在阳光里垂挂着,一颗颗通透可爱。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叽叽喳喳”的叫声,这个声音我识得,是红嘴蓝鹊。放眼一看,密林里一大片柿子树,一群红嘴蓝鹊在柿子树枝间跳上跳下,或从一棵树上滑到另一棵树下,它们喧闹着,独占这一树柿子果儿。其它的鸟儿远远站在高处的树梢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⑩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奇妙的世界时,老杨拉了拉我的衣角,“嗨呦——嗨呦呦——”喊起了山,山谷中回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老杨一声“嗨呦”过后,那声音像定格一样,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森林像静止了一样。红嘴蓝鹊偏着脑袋倾听。老杨再次轻扬嗓子,从低再到高,又一声“嗨呦——嗨呦呦——”,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这一声静止过后,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喳——老杨——喳喳。”我以为是我听错了,调动全身力气,侧耳细听,“喳喳——老杨——喳喳”,又一声清晰地落在我的耳朵里。我兴奋地对老杨说:“鸟儿在叫你呢。”老杨静静点了点头,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

    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

    我们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说他们已经来了七八次,每次在山上要住一个月。他们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那我还要努力,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大家都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

    (摘编自《人民日报》)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老杨写了哪几件事。

    (1)_______________

    (2)被老杨救治过的受伤的猫头鹰赶也赶不走;

    (3)_______________

    (4)老杨学鸟叫保护鸟儿。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1段中加点词语。

    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啁啾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

    【3】文章题目是“满山鸟鸣”,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12段画线句子“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的理解。

  • 10、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那些只是上帝开的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做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个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

    (材料一)

    这两天,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曝光后,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文明是精致的,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材料二)

    国内各省市,包括企业和个人对武汉、对湖北的忘我驰援与无私捐助,关于“武汉加油”“湖北不哭”的表达,虽简单但直接,祖国大家庭成员间在“遭遇战”面前无暇他顾、不假修饰、十指连心,恨不得两肋插刀的焦虑、担忧与仗义跃然字面,足资珍重,也是抗击疫情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至于“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都得撵”“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等表达,虽显得粗暴乃至于极端,但人命关天,必须严防死守;面对大众,不避俚俗,有矫枉过正、急不择言等情形,可以理解,有时甚至是必须的。

    (材料三)

    不得不承认,“加油”好说,“风月”需学——曾几何时,礼失求诸外了?由此让我们加深对中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理解,可能意义更大。大疫之中、每天都在新增确诊人数与亡故数字之时,今年春节与元宵节,人们的祝颂语仍是一句句的“快乐”,加深了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期待,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人去疾无病之外,能有更深的文化积淀、更多的文明浸润;期待在明年春节的拜年文字中,看到多种笔墨和个性化的表达,雅言敬语布在人口,让礼仪之邦名实相副,使文明古国重新焕彩!

    (材料四)《武汉加油》设计者:邹凯林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表达效果比“武汉加油”高级很多。

    B.即使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C.对大众使用显得粗暴乃至于极端的宣传语,出现矫枉过正、急不择言等情形,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理解的。

    D.加深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原因,在于每次节日人们的祝颂语都是一句句的“快乐”。

    2(材料四)的设计图妙在何处?请尝试解读。(提示:崔颢的古诗)

    3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请你对封城中的武汉同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鼓励。要求:运用至少2种表达方式或至少2种修辞手法,80—100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以“当我停下脚步的时候”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户外行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顺风,有时会遇到逆风。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即使风力一样,也往往感觉逆风比顺风更大。顺风时,即使感觉不到,它也一直推着你。

    生活中,顺风如同好运,人们往往会忽略它,高估自己;相反,逆风堪比霉运,人们往往会放大阻力,甚至会选择逃避。

    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后再作文。

    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