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辽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C.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D.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B.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如雷贯耳

    C.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  , 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D.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在森林中,狮子的凶残是最如雷贯耳的。

    C.王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D.我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婷(pīnɡ) 妖ráo哑() 坟

    B. 然()   呢lán) 摇)  然(wǎng

    C. 守()   冕(ɡuān)  鲜yàn)  莽mǎnɡ

    D. yūn兰(dīng)  外(fèn)  伛偻yǔ lǚ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解释划线字词。

    指为生事  或:____

    ②人其先见  服:____

    ③留以直臣  旌:____

    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留以旌直臣”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公亦以此自矜。

    3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你赞成他这种劝谏方式吗?说出你的理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歌鉴赏,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解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句诗。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通过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5字。

    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2)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4)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5)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 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一阵“嘟嘟嘟”的声音,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第一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器,一件件识别出来。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村子。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但“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比如在老家,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节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的安静里,我听见了小狗肉掌摩挲路面发出的“刷刷”声。

    B.作者觉得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C.“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D.在乡村里,挑担子卖鱼的人都有天生好歌喉,并善于创作歌谣。

    【2】文中写道:“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作者在④—⑥段中是如何描述这幅“多层次多声部”的画面的?(提示: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回答)

    【3】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4】品析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第⑩段画线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句中的“才华横溢”指什么?

    (2)请品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5】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宇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可“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街·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薄”“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薄”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携》,有删改)

    1文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B.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C.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①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②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