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篇“不违农时”
B.“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
D.“山林”群落垂直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群落中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2、下列病症中,不属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是( )
A.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B.因抗体攻击使胰岛B细胞受损而患上糖尿病
C.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
D.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患上新型肺炎
3、RNA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病毒的第三代疫苗。RNA疫苗的基本原理是将控制新冠病毒抗原蛋白(S蛋白)合成的RNA导入人体,在体内表达出S蛋白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制备RNA疫苗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离开活细胞不能增殖
B.RNA疫苗包裹在纳米脂质体颗粒中可避免人体RNA酶的水解
C.RNA疫苗能直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相比灭活疫苗,注射RNA疫苗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少
4、当人体免疫机能受损或异常的时候,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会发生紊乱。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紊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花粉过敏的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B.过敏反应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某些细胞的表面
C.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一般不会感染HIV
D.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5、下列有关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B.垂体、肾上腺、唾液腺属于内分泌腺
C.可通过口服生长激素来治疗侏儒症
D.激素能催化细胞代谢,但不提供能量
6、有的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产生某种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有的植物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植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7、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温度
B.pH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
8、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人体意识的支配
9、课间,甲同学没有尿意,乙同学有尿意,乙邀约甲陪同其去上厕所,二人都去厕所排了一次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产生尿意表明兴奋最终传导至脊髓的神经中枢
B.大脑皮层控制排尿过程说明自主神经系统是完全自主的
C.甲同学的排尿过程存在分级调节,乙同学的排尿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
D.尿液刺激尿道的感受器,进一步加强排尿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10、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B.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D.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11、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如果给丙组小鼠饲喂胰岛素,也会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会恢复正常
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12、自然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一般为“S”型。下列关于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池塘中鲤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2时,单次捕捞量最大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
C.种群的K值是指理想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
13、Kp是Kp神经元1与Kp神经元2产生的肽类激素,其能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来调控生殖活动,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腺体A表示垂体,能特异性表达GnRH受体
B.促性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卵巢
C.雌激素较多时可通过途径①来降低其分泌量
D.Kp神经元2与Kp神经元1对雌激素的响应不同
14、以下关于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胚胎发育的顺序是受精卵→桑葚胚→囊胚→原肠胚
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其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桑葚胚期之前的细胞均未出现细胞分化
D.原肠胚的外胚层由内细胞团的表层细胞形成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日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某些植物的开花,属于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1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许多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据《农桑辑要》有关棉花种植的记载;“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棉欲落时为熟。”此现象与生长素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天心”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在整个棉花植株中最低
B.“尺半的旁条”中的色氨酸在核糖体上可合成生长素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开花以及果实发育成熟
D.生长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影响
17、下列与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使血糖升高,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B.下丘脑可通过垂体来调节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C.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
D.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18、血糖浓度降低时,引发的反应有:①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②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③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④血糖作用于下丘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
B.③过程分泌的激素可促进①②过程
C.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D.下丘脑接受信号后产生饥饿感
19、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于是研究者采用放养其天敌——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B.农药可以杀死棉铃虫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利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棉铃虫可能会造成棉铃虫的再次爆发
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生物的数量一定逐渐减少
B.该图所示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2只能是太阳能
D.E1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21、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
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
22、下图是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特征,随着②的增大而增大
B.春节期间,我国南方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害虫破坏了⑤
23、下列有关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波长的光可作为信号调节植物细胞的分化
B.类囊体薄膜上的光敏色素是一种色素-蛋白复合物
C.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了细胞分裂的速度
D.植物根向地、茎背地生长都是重力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结果
24、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现象是( )
①顶端优势 ②根的向地性生长 ③茎的背地性生长 ④植物的向光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5、下图为某小型哺乳动物受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调节脂肪细胞代谢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泡内暂存的结构C为__________,它能与激素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图中④过程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在于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
(3)由图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先使ATP转变为cAMP,通过cAMP促进A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分解为甘油和B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进一步使甘油和B转化为葡萄糖,由葡萄糖氧化分解为D_________(填物质名称),B和D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
(4)持续寒冷条件下,下丘脑通过⑤还能支配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等结构。
26、1965年Mintz首次得到了存活至成年的正常嵌合小鼠,1970年以来相继获得了小鼠、大鼠、兔的嵌合体,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山羊—绵羊”嵌合体(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通过体外受精制备山羊(绵羊)早期胚胎,采集的精子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获能处理,卵子应培育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才能进行受精。
(2)ES细胞除可取自早期胚胎外还可取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可知将山羊的ES细胞注射进绵羊囊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选择ES细胞是利用其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羊—绵羊”嵌合体胚胎移人受体子宫内能继续发育,其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二倍体(染色体组成为2n)生物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染色体表示为2n-1的个体称为单体;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表示为2n-2的个体称为缺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单体、缺体这些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单体形成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所致。理想情况下,某单体植株(2n-1)自交后代中,染色体组成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的染色体数为2n=42,无芒(S)对有芒(s)是显性。现有21种纯合无芒的单体品系,可利用杂交实验把S基因定位在具体染色体上。现想了解S基因是否在6号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基本思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S基因不在缺失的6号染色体上;
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S基因在缺失的6号染色体上。
2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 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人为使变化后的 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 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 。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理由是_____。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 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变小。
(3)表为某基因在种群 A 和 B 中的基因型个体 数。
基因型 | A种群(个) | B种群(个) |
XD XD | 200 | 0 |
XD Xd | 50 | 160 |
Xd Xd | 100 | 200 |
XDY | 180 | 0 |
XdY | 170 | 270 |
①计算 D 基因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 你认为造成 B 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②就 D 基因而言,A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 B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请利用表中数据陈 述判断依据_________。
29、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EV71和CV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1)EV71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主要由VP1~VP4四种蛋白组成,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EV71疫苗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接种该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填“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生活中一旦EV71侵入机体,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侵染宿主细胞。
(4)EV71疫苗仅对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对另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CVA16却无能为力。科研工作者拟研究EV71+CVA16的双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组别 | 实验处理 | 检测 | |
1 | 缓冲液+EV71 疫苗10μg/只 | 在第1、14天各免疫1次,第24天取小鼠血清 | EV71抗体量 |
2 | 缓冲液+CVA16 疫苗10μg/只 | CVA16抗体量 | |
3 | 缓冲液+EV71、CVA16疫苗10μg/只 | EV71抗体量CVA16抗体量 | |
4 | 缓冲液 | EV71抗体量CVA16抗体量 |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5)为进一步探究双价疫苗诱导母鼠免疫以及对乳鼠的保护效果进行如下实验,过程如图3,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正的方案。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改正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许多植物含有天然香料,如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现用薄荷叶提取薄荷油。
回答问题:
(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_____(鲜、干)薄荷叶作原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_____________。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水分,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
31、下列A、B、C三图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D表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细胞。
(2)A图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是______个,该细胞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有______条。有丝分裂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____________的稳定性。
(3)B图与它的前一时期相比,相同的是_______数目。(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4)C图表示的是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对应D图的______阶段。
32、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_____和等量的_____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_____
(4)该实验原理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