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雅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綱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②在那样的时代中,有的人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瞿秋白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直面自己。

    ③张教授退休后,毎天焚膏继晷,扎扎实实做学问,常常读书到深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学术成果。

    ④按照韩愈的读书法,对理论说理—类的著作,一定要探取其中深奥的道理,这样广泛多学,细大不捐,务求有所收获,才能增长见识学问。

    ⑤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⑥虽然这位代表说的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A.相互间的猜忌终于使原本感情和睦的夫妻俩分崩离析各走各的路了。

    B.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C.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D.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作者和客人在美景下饮酒、吟诗的场景。

  •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里直接写杨玉环美貌无比的名句是“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

    (3)《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沙漠冰封、乌云密布的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当时--般人与古代圣人差距巨大的原因,古代圣人“________”,而当时一般人“________”,怎能不更加愚昧。

    (3)古代文人往往在与友人“痛饮”之时伴随以“狂歌”,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曾“扣舷而歌之”:“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和政治上的苦闷。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将进酒》中,李白以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在表达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文章开头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对盛衰之理进行了阐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望海潮》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离骚》一文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及抒发盛衰无常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蜀相》结尾两句“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诸葛亮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朝饥示子聿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幼子陆子聿。②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③强项:刚强,不肯低头。比喻刚直不屈。④衣钵: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写诗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水云深处”交待居住环境,“茅茨”就是茅屋。

    B.次句照应标题“朝饥”,写当日晨起,诗人还没有用餐,而雷声隆隆,大雨将至。

    C.“生逢昭代”之语暗含讽刺,诗人并不觉得死后会因为一生“虚过”而愧见先亲。

    D.这首诗多用口语,情感真挚深切,风格亲切自然,正是父子之间交流谈心的口吻。

    【2】诗人要传给儿子“衣钵”是怎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黄尊素,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

    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2】【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 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 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 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 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 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自律与自由”为题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