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温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云销雨霁

    C.旬有五日而后反

    D.夙遭闵凶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叙述的名人逸事大多是以道听途说为主,这使著作的真实性出现了问题,但从文学传播视角分析,其内容有着特殊的价值。

    B.通过瓜德尔港,中国船只与商品能够更快到达中东及波斯湾地区,为中国的能源运输提供了新的功能。

    C.《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实施后,各项工程的污染情况将被相关部门记录在案,环保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别想动工。

    D.端午节如期而至,未来的三天,民众将乐享假期,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还可以畅游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地,了解和唤醒文化记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浅谈中国文化的民本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在源头上是以民为本,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如何借鉴古人的智慧回应时代的需求,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民为邦本,执政者应当重视人民。《论语》中记载了尧对舜说的一句话,“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按照朱熹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如果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很穷困,执政者的权力也就永远结束了。在《尚书·夏书》中,明确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表述。当时,大禹的孙子太康失德,丢掉了政权。太康的弟弟就引用他们祖父大禹的话说:“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执政者要亲近人民,不可轻贱人民,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这个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这都是执政者从维护执政地位的功利性视角,总结出来的执政经验。

    第二层是天意即民心,执政者应当敬畏人民。中国没有形成西方那种一神论宗教,但天在中国文化里有宗教性意义。古人最崇尚、最敬畏的就是天。虽然说天意从来高难问,但是古人认为,天意即民心,已经明确把至高无上的天与民心向背紧密联系在一起。《尚书·周书》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就对大家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来自于人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意是眷顾人民的,人民有要求,天意会顺应。这已经不是功利视角,而是上升到了带有宗教意味的高度,这就将民本思想往上提升了一层境界。

    第三层是民贵君轻,执政者应当仰望人民。根据《史记》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的德行不够,不足以接班,于是暂时将权力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舜。权力给舜,天下人民得利而丹朱吃亏;权力给丹朱,天下人民受害而丹朱得利。尧权衡再三,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无论怎样,都不能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让天下人民受害。最终,尧将帝位禅让给了舜。“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实际上是说,当人民的利益与执政者个人利益不一致时,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尧不但提出了这样的政治理念,而且进行了相应的政权交接实践,深远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在《孟子》中,就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表述,强调人民比执政者更重要,这已是被广为传颂的经典名句了。其实《荀子》说得更直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这就是说,按照天意,人民不是为了执政者而存在,而执政者是为了人民而存在。,这已经完全不是从执政者的个人利益角度看问题了,而是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最为推崇的“天下为公”精神,值得今天的人们细细体会。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以民为本思想对我们鉴古及观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将其视作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源头。

    B.强调“民为邦本”,强调“重视人民”,体现了执政者爱护老百姓的强烈意愿。

    C.天在中国文化里有宗教性意义,而古人认为“天意”即“民心”,敬畏人民的思想实际上来自“敬天”的认识。

    D.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强调人民的地位应该比执政者还要高,实属难能可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大量引用《论语》《尚书》《史记》《孟子》《荀子》等经典古籍文献,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中“天意即民心”不同于“民为邦本”的功利视角,而是带有宗教意味,二者的对比提升了民本思想的境界。

    C.尧禅位于舜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民贵君轻”不仅仅停留于政治理念,而是可以付诸实践的。

    D.文章采取典型的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不同层次纵向深入,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经典古籍文献资料表明,中国文化中的民本价值观是由来已久、深入人心的。

    B.所谓“民为邦本”,基本上出于执政者的功利性思考,因而不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C.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说法,与民本思想中“敬畏人民”的认识一脉相承。

    D.今天,中国梦中“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正是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认为自己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词人描写钱塘街市与人家繁华富丽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 ,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如果皇上准许李密侍奉祖母,李密愿意活着的时候为陛下献出生命, 死后像结草老人那样暗中报答陛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写深秋季节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又寒冷又清澈,傍晚的山峦也呈现出紫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喜欢拄着拐杖悠闲的散步,时不时地抬头向远处眺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就是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也就是达到像修养最高的人那样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美学思想中,有一种适度和谐原则。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诗经》为例表现这种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

    (2)《静女》中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的两句是:“________

    (3)“美人”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往往指君王或才德出众之人,为文人所常用,如屈原《离骚》中“______”,苏轼《赤壁赋》中“______”,这两句皆使用了这一意象。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这组对仗工巧的语句突出了秦始皇肆意浪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

    (3)《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为了不让苏武回去,提出了一个荒谬的条件是: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天色己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借孤松以咏怀,表现自己卓然独立坚贞气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例释了自然界中的“小年”现象。

     

  • 9、名篇名句默写。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自己辞官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将内心矛盾、忍辱负重的精神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①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王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②。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③满关中。更戏马台④荒,画眉人⑤远,燕子楼⑥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①彭城怀古:本词为作者于后元至二年左迁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途经徐州时所作。彭城,徐州古称。②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③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黍离”“禾黍”被用为感慨亡国,触景伤情之词。④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⑤画眉人: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眉。⑥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原为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为其爱妾、著名女诗人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词开篇一问,点出了徐州的地理形势和历史沉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想”字领起“铁甲重瞳”六句,前三句极状项羽雄姿英发、兵势强盛、军威浩荡之壮,后三曲写其兵败身亡之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悲壮之感跃然纸上。

    C. “空有”二句,紧扣“楚歌”数句词意而生发,言下之意是,徐州尽管有黄河环卫,青山屏障,但若不会凭借,仍难逃覆亡的命运,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D. “汉家”以下五句,通过汉家皇陵荒芜的景象,以及项羽检阅兵马、张敞为妻画眉和张愔与关盼盼的爱情故事等典故和当前衰景,暗示历史风流都已为陈迹。

    E. “人生百年如寄”基于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感慨,“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词的结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于成龙传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康熙六年,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黄州知府。二十三年,命成龙兼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太子太保。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侦察,刺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度 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 卓异,本义杰出,出众。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 江宁,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和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都属于南京别称之一。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

    D. 授、迁、署、擢、摄、赠,这些都是古代与官职任用调动有关的词语,其中“署”、“摄”都有“代理”的意思;而“赠”和“谥”一样,是朝廷在大臣死后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 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计谋和魄力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C. 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叛贼内部互相猜忌的心理,趁他们狐疑之际,迫使他归降。

    D. 康熙皇帝巡幸至江宁,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同学们,在你们求学生涯中,总有某部著作或篇章让你或感动或思考。现在,请你们用动情的笔墨将自己当时阅读的心理描述出来。

    要求:

    (1)侧重心理描写,结合使用抒情或议论。

    (2)运用引用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