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豪斯德尔集成墙板,以其对市场独到的见解和对欧洲家具装饰市场的潮流把握,将环保、时尚、实用集于一种产品之上,投资者趋之若鹜

    ②当前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方兴未艾,其应用涉及许多前沿领域,如IBM的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正在尝试复制人类意识。

    ③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④教育部明确提出,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以及犯而不校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⑤已故的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精于莎士比亚文学研究和英汉词典的编纂,为翻译界学者、社会学习者所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⑥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党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②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食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是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④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⑤新闻讲究时效性,要争分夺秒地“抢新闻”,所以落笔成章、倚马可待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之一。

    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思想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思想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

    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

    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

    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典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平近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

    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的一种材料类型。

    B.典故的意义,包含最初生成时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和当下使用的意义共三个层面。

    C.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也是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更是一个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的过程。

    D.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文心雕龙》中的“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是为了说明典故是什么,做什么用。

    B.文章用《平“语”近人》运用典故的范例,论证了典故的理解和阐释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

    C.全文从典故的形成、分类、理解方法和现实意义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D.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典故可以是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包括事典和语典两类,这是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并接受。

    B.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文章充分践行了“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的思想。

    C.典故生成于古代,但不是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而是要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

    D.典故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因此它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名句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名篇名句默写。

    (1)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宽广胸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场景,而该句又暗含作者此时佳节思亲的情绪。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句以梨花写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句则以雪写浪花。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湘夫人》中描写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夜归鹿门歌》中写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杜鹃”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借“客”之口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3)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___”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形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异曲同工之妙。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琵琶弹奏的全过程,最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3)《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①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赏识,成为王茂元幕僚。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②裛裛(yì yì):香气袭人。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亭亭”“裛裛”写出了梅树亭亭直立,梅花花容清丽、香气沁人的外在特点,借咏梅展示了诗人的品格才华出众。

    B.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

    C.“不饶霜”写“青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少下些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幽怨。

    D.“赠远虚盈手”一句诗人感叹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却无人可赠。

    【2】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絮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节选自《汉书•贡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B.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C.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D.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辟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征召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 代,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行、署、权、判、摄、假、暂。“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 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言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 贡禹精通经义,品行端正。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 贡禹年事已高,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元帝虽同意他的请求,但不久又起用他为长信少府,后又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 贡禹反对奢侈,为民请命。皇帝多次听从他的建议,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减少了诸侯王庙的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

    (2)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

    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

    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