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三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全媒体时代,研究人员如果长期纠缠于那些具体而微的问题,试图“螺壳里做道场”,就难以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②相传,文成公主进藏路过此地,溪水清澈、百鸟欢歌,秀丽的风景令其驻足。她在大黑沟曾住数日,从此大黑沟的声名远播,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③信息时代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飞快,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就将成为明日黄花

    ④2017年9月,第十七届北京国际航空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众多国家的参展商的航天产品亮相北京,济济一堂

    ⑤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⑥1949年1月14日,随着天津解放的隆隆炮声,郭小川从胜芳来到海河之滨,与黄松龄、范瑾等同志焚膏继晷,忘我地工作。

    A. ②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①④⑥

  •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 。这如同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而初看到西湖、峨嵋的北方人却惊讶于它们的奇景。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A. 所以我们要缩小这种距离,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B. 只有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才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C. 只有与事物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D. 如果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3月10日下午,一男子明明带着头盔,却不戴在头上,遇到交警后,因怕扣分、罚款,故意跟交警咬文嚼字,强词夺理。

    B. 我记得那副在奥斯特里茨战场上自鸣得意的嘴脸。

    C. 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 北极狐得不到足够的猎物,会找其它动物的残羹冷炙来填饱肚子。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B.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C.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后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D.“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等人的作品所具有的风骨遒劲、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曹操《短歌行》即体现了这一风格。

  •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星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既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十分关注灾情,全力援助灾区,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D.磁湖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  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才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11)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已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叙述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衬托出了父亲的传统农民形象。

    3本文第⑩段细致描写父亲在微信朋友圈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在大自然沐浴春风、一路酣歌的太平盛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4)撑一支长篙,________。(《再别康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来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荆轲刺秦王》 中表现燕国君臣同仇敌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名句默写

    (1)《兰亭集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自己认为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2)《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吹洞箫者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

    (3)《归园田居》作者在描绘归园田居场景中“_____________”,以动衬静,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楚国寺有怀

    赵嘏①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②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赵嘏,楚州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年轻时四处游历,为求功名而奔走。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②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首句的“寂寞”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衰败荷花的余香,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伤感。

    B.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自己的际遇,表现了他人生漂泊,饱含无可奈何之情。

    C.颈联化用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诗句,用南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的离愁。

    D.“衰荷”“残月”“阴云”等意象的组合,描绘秋意苍茫的夜色,意境萧瑟凄凉。

    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歌四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 如:如果

    B.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七月既望 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白露横江 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窈窕之章 倚而和之

    B.不知其所止 客喜

    C.哀吾生须臾 不知东方既白

    D.月出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展示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B.第2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

    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比喻句。

    D.第2段写箫声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主动拥抱是一个动作,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情怀。有时,你与他、与梦想、与时代……之间,可能只欠缺一个主动拥抱。

    请你以“主动拥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