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昆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老师、挖荠菜、学外语不难”依次为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B. “仔细计划一下、精力旺盛”依次为动词为中心的短语、主谓短语

    C. “为人民服务、从明天开始、对医生的要求”的定语都是由介宾短语充当的。

    D. “调查研究、一个顾客、我会了、练几回”短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依次并列、偏正、

     

  • 2、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女子在15岁成人,举行“笄礼”,盘发插笄,表示成年,称为“及笄”。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天为“朔”,十五日为“望”,最后一天为“晦”。

    C.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如济阳县因位于济水之北而得名,而蒙阴县因位于蒙山之南而得名。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②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

    ③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孙杨曾因误服禁药被禁赛,在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霍顿借此骂孙杨为“骗子”,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

    ④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也喜欢热闹的纸牌;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⑤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⑥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都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畅谈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乃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②验之事,合契若神

    ③遂研核阴阳 ④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而言,一部作品的意义或意图的实现,在相当程度上有待于读者的解读,而作者在建构作品时,也在与读者暗中交流,并希望读者按自己的意图去进行解读。但这种解读过程能否成功则涉及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作品意图的实现和读者的阅读期待有关。在文学史上,卡夫卡一直是一位伟大而又令人生畏的作家。他通过寓言和悖论等方式隐晦地表现自己的意图,将普通读者拒之门外,据说连爱因斯坦都认为卡夫卡的《审判》无法卒读。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卡夫卡是将《审判》当作喜剧来写的,而且每写一段就会读给朋友们听,他们都笑得在床上打滚。卡夫卡特殊的文体在朋友们那里并不构成障碍,或许因为他们只想听个荒唐而好笑的故事,而如果读者想要知道卡夫卡何以成为描写异化的“欧洲的良心”,这种文体就显得深奥难懂了。

    作品意图的实现也取决于读者所处的情境。欧洲著名学者卢卡契曾坚持认为,卡夫卡的小说完全是无病呻吟,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然而,他最终改变了看法。随着国家发生政变,他突然像《审判》中的K一样,被莫名其妙地逮捕和审判,卡夫卡的大门顷刻之间就奇妙地向他敞开了。他所体会到的那种巨大的荒谬感使他终于承认,卡夫卡写的是真正的现实。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在战时逃难之际重读宋史,九死一生的经历使读史四十年的陈寅恪对书中许多“不甚可解者”忽然“心通意会”,甚至产生了“亲切有味”的阅读快感。

    作品何时会向读者显示它的特殊意义,抛开读者是否优秀不谈,实在是渺不可知的。写作和阅读的关系,并非谁是主导、谁是附庸的关系,阅读的成败取决于两者能否会通,写作者的姿态,说到底仅仅是一个邀请而已。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写作中,写作行为常常被解释为一种寻找知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作者往往并不强求,而是将知音的缺席作为一个写作的前提予以接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所有这一类感伤之语,既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是对理想读者的召唤,既有悲凉,又有自信。

    这种看似消极的寻求知音的写作策略,真正保证了写作的开放性:作者并不仅仅在为他的同时代人或一般读者写作,他所面对的是开放的时间之中潜在的理想读者。由于他所预设的这些“未来读者”在时间的长河中几乎是无限的,作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超越时代的限制而传之后世。另外,对知音的寻觅,对后世读者理解的确信,使作者能够不媚世、不趋时,更有勇气去对抗时尚和社会意识的压力。

    (摘编自格非《文学的邀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卡夫卡的朋友们认为《审判》是个荒唐而好笑的故事,并不觉得它深奥难懂,这与他们的阅读期待有关。

    B.尽管陈寅恪有四十年的读史经验,但他对宋史许多不甚可解处的理解,也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完成的。

    C.读者能否理解作者的意图,作品的意义能否实现,这二者均取决于作者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真正体现。

    D.为寻求知音而写作,既保证了写作的开放性,使作品更有可能超越时代,也使作者更有勇气去对抗世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论证作品意图如何实现时,文章既考虑到读者的因素,也涉及了作者的写作策略。

    B.文章以卢卡契为例,论证对作品的理解与读者是否优秀无关,而是受现实情境影响。

    C.文章先论述影响阅读成败的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阐明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关系。

    D.文章的学术视野开阔,既例举了西方作家作品,也援引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相关理论。

    【3】《红楼梦》开篇处有诗曰“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请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场面非常的盛大,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形象地表现了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动人景象。

    ⑵在《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萧瑟的景象衬托出悲壮苍凉的气氛,表现了荆轲英勇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⑶在《论语·里仁》中,孔子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孔子善于向贤者学习以及勇于自省的精神。

    ⑷《大学》经一章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从主掌最高政权的人到一般平民,一律都以修养自身的德性为根本。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

    (1)《短歌行》 表达求贤若渴、愿意握发吐哺以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面名句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长江,想起三国时英雄曹操、周郎,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般天地长久,人生短暂的感叹。

    (4)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而归”。

    (2)《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①太宗淳化二年(991),因多次上书言事作者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简陋的住房就靠竹篱下侧生长着的桃树杏树装饰点缀着。

    B.“何事春风容不得?”采用拟人手法,诗人责问春风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

    C.“和莺吹折数枝花”,春风无知,不理解诗人,迎合黄莺吹折数枝桃花杏花。

    D.这首诗是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2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少时,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珣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逐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日:“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闲汝先古之有意者今暴得大名不样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日:“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1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和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 项籍少时,学不成/适得府君,明日来迎汝

    B. 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无丝竹管弦之盛

    C. 闻陈王敬走,秦兵又至/不出,火

    D. 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B. 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C. 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D. 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胸有大志。少时不学一人敌,要学万人敌: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羽看到后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B. 项梁富有智慧。他来到吴中避祸,是中的贤士大夫都出自他的门下;而那些宾客和子弟也通过项梁操持主办的一些大事了解了他的才能。

    C. 项羽勇武有力。在项梁的眼色暗示下,他杀掉了会稽郡守殷通;又连续击杀了殷通的部下一百来人,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在地上。

    D. 陈婴行事谨镇,东阳县的年轻人推举他做首领,他推辞不过才接受年轻人又想让他称王,他听从母亲的建议不敢为王。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多家媒体报道“安徽利辛女子为救女童被恶狗咬成重伤”一事,引发网民关注,被咬伤者李娟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捐款超过80万元。几天后事件出现逆转,其男友承认李娟并非救人被咬,而是被自家养的狗所咬,收到的善款都用于了女友的治疗。

    由于感到爱心被欺骗,一些曾经参与此事的网友打算要回捐款。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爱心人士表示尽管张宏宇的欺骗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但李娟的遭遇也确实值得同情,仍然愿意帮助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如果你是捐助人,你会持什么态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