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爱珍器重宝 爱:吝惜
B. 谨庠序之教 谨:认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B.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整齐划一,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4、下列选项中含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B.①张良出,要项伯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①度我至军中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1)家长们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但如果因为网络可能存在的“弊”,而想方设法阻止孩子接触网络,无疑是因噎废食。
(2)许多年轻人总是盯着电脑不放,即使在地铁上也目不窥园地盯着手机,所以眼睛总是干干的,时不时地还有灼热刺痛的感觉。
(3)整治不良信息专项行动启动后,相关网络文学网站闻风而动,均在首页上以公告致网友等形式表明态度,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4)牙刷是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工作,可市面上品种繁多的牙刷却让人扑朔迷离,不知如何选择。
(5)企业如果关闭了,失业人员的安置就推给了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即使有清理“僵尸”企业的想法,也难免投鼠忌器。
A. (1)(2)
B. (1)(4)
C. (2)(4)
D. (3)(5)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从2015年年初国家旅游局首倡“厕所革命”,“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在全行业达成高度共识。厕所革命已成为中国旅游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从都市到乡村,从局部到全域,从旅游行业到全社会,从保障男女厕数量充足到专门为特殊人群设立“第三卫生间”……厕所革命不断提档升级,发挥了杠杆作用。它不仅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旅游基础工程,更上升为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尺度。
旅游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游客体验的便捷度、舒适度、满意度,是衡量旅游目的地服务供给的尺度,而旅游厕所作为基础设施,是检验旅游目的地旅游文明的尺度。厕所革命展开以来,旅游厕所已成为检验旅游景区景点评价的重要标准。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对10家4A级景区给予摘牌处理,主要原因就是旅游厕所建设不达标、管理不到位。
从为求基本生存的人口大迁徙到为求差异生活的人口大流动,旅游正在打破时空边界,创造新的移动文明,旅游目的地成为主客共享的人口聚集场域,集中体现了社会文明的程度。全域旅游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局限,景区内外的界限逐渐模糊,从公共服务基础供给方面来考量,厕所是衡量社会文明最基础的尺度。国家旅游局大力推动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为市民和游客打开“方便”之门,构建“厕所开放联盟”,体现了主客共享、集约化发展的理念。
旅游位居“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并在扶贫攻坚中表现出强劲的新动能,是当地群众就业创业、创造幸福生活,外地游客消费体验、享受幸福的民生工程。以此观之,仅有干净、舒适的厕所远远不够,在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对厕所认知和使用的不文明陋习进行彻底革命。文明如厕是衡量厕所文明的尺度,也是检验国民文明素养和享受幸福能力的尺度。
(摘编自孙小荣《厕所革命是检验民生幸福及社会文明的尺度》)
材料二:
2016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标准指出,加强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公厕数量总体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如下:
材料三:
据估计,超过50种传染病通过人类粪便传播,一些国家因此引发大量疾病,因为直排污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污染。“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是中国农村厕所的典型形象,“难找、难看、难闻、难用”,也是困扰城市公厕多年的典型问题。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更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国家形象。厕所卫生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特别是水污染治理以及农业安全生产。站在新时代审视,能否提高厕所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品质的因素。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厕所文明是大国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欢《读懂“厕所革命”的深刻内涵》)
【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06年到2015年,公厕总量缓慢增加,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总体减少,这和群众对厕所的需求不匹配。
B. 2009年前,每万人拥有公厕的数量呈增长趋势;2009年之后,该数据则一直下降;2015年则与2006年基本持平。
C. 从2006年至2015年,城市公厕数量逐年增加,十年间总量增加了近2万座,说明城市公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D. 政府把加强公厕建设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城市公厕建设并不只是意味着公厕数量的简单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国家旅游局首倡“厕所革命”,其初衷是打造一项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
B. 旅游是为追求差异化生活而进行的人口流动,这种“移动文明”直接推动了“厕所革命”。
C. 对10家4A级景区摘牌处理,说明旅游厕所是中国旅游景点动态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D. 相关部门开放内部厕所,体现了主客共享、集约化发展的理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E. 虽然城市公厕也存在问题,但是农村厕所给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带来的威胁显得更为严重。
【3】“厕所革命”包括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
(2)《齐桓晋文之事》中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3)在《鸿门宴》中,面对“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 ”。
(4)时间和空间的对举或融合在律诗的颔联与颈联中较为常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杜甫《登岳阳楼》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
(5)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看不见心上人时伤心的样子。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不禁让我们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来。
(3)《行路难》“_____,_____”,启发我们,只要不畏艰险,一定能鼓起人生的风帆,到达成功的彼岸。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来说明不能用心浮躁
(2)《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写了一首咏红梅诗,找苏轼看:“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笑书:“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B.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D.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红梅”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存仁,辽阳人。崇德元年,始设都察院,班六部上,以存仁为承政。越数日,存仁上言:“臣尝默察诸臣贤否、政事得失,但不敢出位妄论列。今上创立此官,而以命臣。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好擿①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三年正月,存仁疏言:“礼部行考试,令奴仆不得与。上前岁试士,奴仆有中式者,别以人畀②其主。臣等窃谓奴仆宜令与试,但限以十人为额,苟十人皆才,何惜以十人易之?”是岁,都察院劾刑部承政郎球贪污,论罪;又劾吏部刑部复用赃吏违旨坏法。上嘉纳之。祖大寿守锦州,攻数年不克。存仁疏言:“臣睹今日情势,锦州所必争。大寿跋扈畏罪,岂肯轻去其窟?彼所恃者蒙古耳,今蒙古多慕化而来,彼必疑而防之。防之严则思离,离则思变。伏愿以屯耕为本务,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锦州竟克。顺治二年七月,疏言:“近有民号召为逆,若反形既著,重劳大兵,莫若速遣提学,开科取士,下令免积逋,减额赋,使读书者希仕进,力田者逭③追呼,则莫肯相从为逆矣。”得旨,谓“诚安民急务也”,令诸行省皆准施行。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书,兼领海防。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以文艺最高下。存仁出按诸府县,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监司请其故,存仁曰:“我本武臣也,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况诸守令多从龙之士,未尝教之,遽以文艺校短长,不寒廉能吏心乎?”九年,卒,谥忠勤。论曰:存仁武臣,改文秩而任节钺,建树如此。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异也。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擿(tī):指摘,揭发。②畀(bì):送给。③逭(huàn):避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B.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C.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D.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式,文中指参加科举选拔考试,现代常指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格或形式。
B.追呼,字面意义是追赶呼喊,文中指吏胥到百姓门前呼叫催租,逼服徭役。
C.文艺,文中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技艺,现代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合称。
D.节钺,字面意义是符节与斧钺,古代常以之授与官员,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存仁能力出众备受重用。朝廷新设立的都察院权力显赫,张存仁被委任都察院要职;后来还被起授兵部尚书等,足见朝廷对他能力的认可。
B.张存仁恪尽职守勤于政务。他被任命都察院承政不久即上书进言,表达尽心履职的决心;后来果然极尽监察弹劾和建议的职分,得到皇上赞赏。
C.张存仁审时度势善于谋划。对固守锦州的祖大寿,他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的动态变化,并为如何攻取锦州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D.张存仁建树颇丰却仍留遗憾。原为武官的他改任文职成就了不俗的业绩,然而变乱的世道成为限制他发展的外在条件,时人议论时对此表示惋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5】针对“有民号召为逆”的危情,张存仁的建议体现了怎样的治理理念?请概括说明。
14、作文。
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而事实上,阿西莫夫在治学上是很严谨的,在为人方面又是善于自我约束的。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两者之间是否只有必然的对立关系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身的体验、经历或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1)不少于800字;(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