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B. 今年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C. 中国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D. 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箭竹林走去。

     

  •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蜀道难》从体裁上是乐府古体诗,从题材上看是送别诗,实际上重点内容是着力描绘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作者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线索贯穿始终,也隐含仕途艰险的愤懑。

    B.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作者运用了前后对比和相互映衬的手法,它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与对身世的感慨结合,详写琵琶女而略写作者,详略结合,有力表现主题。

    C. 《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小说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侧重白描,尤其注重勾画眼睛,辅以语言描写,突出主人公在一次次沉重打击面前呈现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

    D.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方式描写格外传神,如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以不在家也不出场的方式来写贾赦和贾政,以先侧面烘托再正面出场的方式来表现贾宝玉。

  • 3、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读者理解《雷雨》剧中人物可以围绕“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鲁侍萍侍坚强还是软弱”等问题进行探讨。

    C.哈姆雷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

    D.王国维曾说,《窦娥冤》“即列入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元戏曲史》)

  •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

    C.客有吹洞箫者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5、选出填在横线处最恰当巧妙的一项           (  )

    乾隆皇帝有一天对官居东阁大学士的刘墉说:“有人说你滥用同乡,结党营私,不知有无此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刘墉立刻答道:“__________。”

    A.滥用同乡,结党营私之事臣万死不敢

    B.此为诬蔑诽谤之词,请陛下明察

    C.臣谨领陛下“无则加勉”之训

    D.臣耿耿忠心可誓天日,望陛下明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挽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在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在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在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 选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都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B. 小说的语言富有特色,抒情色彩较浓。在作者的笔下,捕鱼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乐趣,而鱼也带有灵性,甚至还化为人来向人类报信。

    C. 作者在文中强调拉网拉上来的鱼很多,其用意在于告诉读者:人类捕捞已经过度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

    D. 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

    2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打鱼人的代表,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要详写“我”做的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话·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3)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顾元嘉年间北伐,宋文帝刘义隆虽有“_____________”的雄心,却因行事草率,最终徒留“_____________”的结局。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

    (2)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___,作《师说》以贻之。”

    (4)驾一叶之扁舟,____

    (5)诵明月之诗,____

    (6)人间如梦,____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 

    (8)___,用之如泥沙?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诗句诗句是 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致中和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桑叶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_________。”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以下两句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赤壁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   (《再别康桥》)

    (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再别康桥》)

    (5)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E.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③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本文选自《史记·___________》,《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体通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平明,汉军乃觉之____________

    (2)项王自不得脱____________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战,必三胜之____________

    (4)身死东城,尚不觉,而不自责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4结合第②段,简要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5结合第③段,简要分析司马迁对待项羽的态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中,“90女孩江梦南半岁时因一场意外失聪,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进入清华大学读博士的学生。从无声中突围,江梦南的人生完成了奇迹般的蜕变。

    也许,就是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突围中,我们得以真正成长。

    年少的你,是否经历过突围?在生活中是否见证过这样的突围?请以“突围”为话题,给你最想倾诉的对象,写一封信,表达你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叙写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用书信格式。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真实身份信息(统一署名:魏中华),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