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不可须臾或缺的三个根本内容。下列组图中,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A.图(a)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B.图(b)猪纹陶器
C.图(c)粟和装粟的陶罐
D.图(d)轩辕庙
2、汉代王充曾这样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强调了( )
A.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B.商鞅变法成就巨大
C.春秋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尊王攘夷”
3、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4、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
A.奴隶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蔡伦 — 改进造纸术 B. 华佗 —《伤寒杂病论》
C. 张角 — 太平道 D. 张陵 — 五斗米道
6、近代某条约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该条约的签订( )
A.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8、“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假如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来了解、学习、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你会研习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主张?
①孔子 ②孟子 ③韩非子 ④墨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_____的正式确立。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C.隋炀帝长期的励精图治
D.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
11、“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
12、下面是小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西周灭亡
13、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14、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焚书令的建议人是
A.蒙恬 B.李斯 C.白起 D.廉颇
15、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
A.约300万年
B.约170万年
C.约70万-20万年
D.约3万年
16、下列考古图片再现了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由图可得出的信息是
①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②出现农作物的种植
③反映了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④已经开始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有关“北京人”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始养殖家畜 B. 使用打制石器
C. 开始烧制陶器 D. 开始培植农作物
18、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上述这些材料都说明了当时(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工商业的繁荣
D.科技文化的兴盛
19、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该机构隶属于( )
A.安西都护府
B.辽阳行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20、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繁荣与开放
D.民族政权并立
21、《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______(人物);东汉时,______(人物)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2、____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它的发现证明____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
23、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24、清朝_____创作的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5、三过家门而不入,悉心治水的著名历史人物是______。
26、____奉命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李冰主持修建了____,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28、_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________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9、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是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人最早掌握人工取火。
30、
时间 | 重大事件 |
1949年10月 | ( ) |
1956年底 | ( ) |
1978年底 | ( ) |
31、连线题
A.禹 | a.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
B.桀 | b.将都城迁到殷 |
C.汤 | c.夏朝的第一个国君 |
D.盘庚 | d.商朝的建立者 |
E.纣 | e.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4)原始农耕时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下图
(1)材料一是《丝绸之路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路线填充完整:①是____;②是_____。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2)依据材料二图片和文字,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该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