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图片。它们所反映原始居民房屋“不一样”特色主要是由 决定的。( )
A. 饮食习惯
B. 自然条件
C. 劳动工具
D. 劳动技术
2、历史学习小组学生收集了下图所示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变法维新
D.“三民主义”
3、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马迁
4、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夷洲的联系,“夷洲”是指今天的( )
A.朝鲜
B.台湾
C.日本
D.锡兰
5、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
A. 实行闭关政策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 实行文字狱
6、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朝代兴亡,这些朝代寿命有长有短,朝代更替往往有一定规律。夏、商、西周政权灭亡的相同原因是( )
A.统治腐朽
B.农民起义
C.诸侯造反
D.外族入侵
7、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所示绝世青铜精品。它采用的制造方法是( )
A.高温锻打法
B.泥范铸造法
C.人工合成法
D.蒸煮法
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消灭袁绍
B. 建立魏国
C. 统一天下
D. 废汉献帝
9、下图是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是什么人居住的房屋( )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0、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 秦朝
B. 西周
C. 西晋
D. 元朝
11、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最先称霸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2、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下列属于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的是
①垦荒政策的推行 ②高产作物的推广 ③水利工程的兴修 ④政治局势的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争霸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老虎和苍蝇一起打,这是对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超越。秦朝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设立(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锦衣卫
16、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诬陷。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导致这种结局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严明法度 B.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奖励耕织 D. 奖励军功
17、下列诗句与唐玄宗后期的统治相关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8、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仓颉
19、“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句著名军事格言出自( )
A.孙武
B.孟子
C.孙膑
D.庄子
20、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
A.《道德经》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21、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______。280 年,西晋灭______,统一了全国。
22、唐朝丝织工艺水平很高,其中( )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闻名中外( )反映了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
23、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 ,自汉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______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24、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______。
(2)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______。
(3)传说中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水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的人物______。
(4)周武王打败商军的战役______。
(5)以“尊王攘夷”名义率先争夺霸主地位的春秋诸侯______。
25、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家。
26、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指的是( )
27、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28、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北朝贾思勰的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9、___________前往天竺(今印度)。他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__游学,成为著名佛学大师。他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______,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0、汤建立商朝,都城在_____;后来商王_____迁都到殷。
31、请将百家争鸣的内容填入下面的空格内(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格子里)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E.“兼爱”“非攻”
F.“民贵君轻” G.“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H.“无为而治”
学 派 | 儒 家 | 法 家 | 道 家 | 墨 家 |
思想家 | ①_____ | ②______ | ③______ | ④_____ |
思 想 | ⑤_____ | ⑥______ | ⑦______ | ⑧______ |
32、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请回答: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试举两例材料一中“中外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沦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三 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宗教,纺织日杂……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具体是指创立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为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所做出的努力并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