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改革。监察御使张商英因上疏弹劾阻挠变法的枢密使文彦博,反“坐不实贬”,十年未能升迁。进士叶祖治因极力主张变法,他的升迁受到反对派的阻挠及神宗的偏听偏信而未能实现。可见,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皇帝改革的决心不坚定
B.变法措施在实施中流于形式
C.宋神宗大力支持反对派
D.王安石未得到宋神宗的支持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3、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南宋定都临安 B. 宋军收复建康 C. 宋金达成和议 D. 郾城大捷
4、有人说:“两千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商鞅变法 C.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百家争鸣
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下表所列词汇中“军机处”“京剧”对应的朝代是
时期 | 词汇 |
元朝 | 行省制度 元曲 |
? | 军机处 京剧 |
A.汉朝
B.清朝
C.唐朝
D.明朝
6、他一改王朝初年“无为而治”的政策,积极“有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对经济的控制和对思想的引领。为此,他采取措施包括( )
①推行郡县制②施行“推恩令”③统一度量衡④盐铁官营专卖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丹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与此有关的的古代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8、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夭了所在的伊洛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来历。这说明
A. 楚庄王好奇心很强,想知道九鼎的大小轻重
B.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有了想取代衰微的周天子的野心
C. 楚庄王懂得君臣礼数,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D. 楚庄王想把青铜冶炼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9、下图是一则寓言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这个故事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10、下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共同证实了商朝时期( )
史料: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
A.奴隶制度残酷
B.陶器艺术高超
C.对外战争频繁
D.人民生活安定
11、东汉中期以后,朝廷交替专权的主要是( )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丞相
C.丞相和宦官
D.太尉和宦官
12、山东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等美誉。其中“齐鲁大地”这一美誉和下面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13、“北宋东京城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砂糖冰曾吩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统一国家建立
B.民族交融更深
C.文化娱乐发达
D.商品经济繁荣
14、博物馆中的讲解员说:“这是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它应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编钟
15、《马可·波罗行纪》如下描述:“……所有百姓都毫不迟疑地认可了这种纸币,他们可以用它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如珍珠、宝石、金银等。总之,用这种纸币可以买到任何物品。”其中描述的“纸币”最早出现在( )
A.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B.北宋后期,广东地区
C.南宋前期、四川地区
D.南宋后期,广东地区
16、《礼记·礼运》记载了我国史前时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局面,以下不属于“选贤举能”产生的部落联盟领导人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7、元朝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巴思巴 C.忽必烈 D.耶律楚材
18、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也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唐朝法律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周边国家完全采用了唐朝法律
19、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的暴政
B.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匈奴的进攻
20、南朝时,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A. 长安
B. 开封
C. 建康
D. 洛阳
21、建立金的女真族杰出首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左图是200年曹操和袁绍进行的一次决战示意图,图中①处是( )(地名),下面右图所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图中②处是( )。
23、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秦始皇规定以______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24、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___,以分知州权力。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加以管理。
25、经济重心南移从_____朝中期开始到_____最后完成。
26、都江堰是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父子主持修建的: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27、___________继位后,在贤相_________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8、后人尊崇______和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中所提到的“忠骨”是指_______,他的______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0、古代人们常用“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之外,还有__________。
31、
遵义会议 |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八七会议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三湾改编 |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秋收起义 |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
古田会议 | 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32、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商朝的建立者
(2)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3)大泽乡起义的两位领导人
33、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之路联结了中国与世界,让我们通过多角度来解读这段历史。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壁画说史】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此次出行的目的是什么?
(2)地图1中张骞是从那个城市出发的?请你为地图2汉朝的这条路线命名。
【人物解史】
材料二 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块。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张骞出塞》
(3)材料二体现了张骞一行人身上怎样的宝贵精神?
【材料证史】
材料三 中国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西城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些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