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北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1973年在长江流域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址、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2、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

    A.夜市

    B.驿站

    C.会所

    D.草市

  • 3、以下居民大量种植水稻的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聚落 C.河姆渡聚落 D.大汶口聚落

  •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5、杜甫在《忆昔》一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句描述的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6、下列四种陶器文物中,陶纹不属于动物纹的有( )

    A.  B.  C.  D.

  • 7、东汉末年开始,许多北方人迁居到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江南地区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   B.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C. 江南地区疫病少   D. 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

  • 8、关于牧野之战的时间专家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其中公元前1027年是 ( )

    A. 公元前11世纪初   B. 公元前11世纪末

    C. 公元前10世纪初   D. 公元前10世纪末

     

  • 9、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山顶洞人相符的是(     

    ①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里

    ③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④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推恩”的实施导致诸侯国分崩离析,很多侯国仅有数县的大小,不少诸侯国原有的势力范围被收归中央,由郡县管辖,剩余的诸侯国也因为实力削减难以和中央朝廷分庭抗礼。由此可见,“推恩”(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增强了地方实力

    C.完善了郡县制度

    D.加强了民族团结

  • 11、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A.三国时期

    B.两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元朝时期

  • 1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一年是(     

    A.公元前2世纪后期

    B.公元前3世纪初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 13、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如图的工艺流程,反映了我国汉代生产活动的领域是(     

    A.炼铁

    B.纺织

    C.造纸

    D.制瓷

  • 14、南朝宋明帝在《文章志》中说:“顾长康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世云有三绝:面绝,文绝,痴绝。”下列能体现顾恺之“画绝”的是(       

    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张猛龙碑》

    D.《女史箴图》

  • 15、十一长假,小辉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的(       

    A.广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 16、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 17、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B.唐朝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苏轼等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 18、北方民族大交融时期,民族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不属于魏晋时期民族交融成果的是(     

    A.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B.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C.“胡”“汉”思想难以沟通

    D.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 19、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标志着(     

    A.禹建立夏朝

    B.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

  • 20、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暴虐无道的统治

    B.开凿大运河

    C.大兴土木工程

    D.实行三省六部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   我国古代许多作品和事件为后世所传诵。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______ 。

    (2)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______ 。

    (3)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______ 。

    (4)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

  • 22、玄奘西行: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到________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经历被编成了________

  • 23、启在______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确立。西汉建立后,几代统治者政策得当,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得以安定,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______

  • 24、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________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 25、隋朝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创立_____________;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建立__________,在中央设________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 26、郑和下西洋

    ①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_____,国力雄厚。

    ②目的:提高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③时间:从1405年到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④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东海岸和_____沿岸。

    ⑤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27、唐朝闻名中外的陶瓷器是________

  • 2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________,教授儒学经典。

    2)东汉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壮举。

    3)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________”用来锻炼身体。

    4)炎、黄二部在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

  • 29、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________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约公元前2070年,部落联盟首领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 30、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王朝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启迪智慧。请将以下人物的序号,填入与之相应的括号中。

    ①董仲舒 ②王羲之 ③越王勾践 ④孔子 ⑤秦始皇 ⑥诸葛亮

    A.卧薪尝胆(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秦王扫六合(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E.三顾茅庐( )   F.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化及科技成就。

    (1)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3)东汉时张仲景编写的中医学理论书籍是——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观察如下图图片,回答问题。

    (1)居住在图一所示类型房屋的是哪一原始居民?这一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地方?

    (2)居住在图二所示类型的房屋中的是哪一原始居民?这一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地方?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个地方的居民使用什么工具?导致图一、图二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