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2、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
A.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B.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
D.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3、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严刑骏法
B.重视农业发展
C.优先发展商业
D.休养生息
4、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严重的政局混乱。其突出表现是
A.地方反叛中央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迁都频繁
D.少数民族入侵
5、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主张恢复井田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制度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6、图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A.红山遗址
B.大汉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7、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 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 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 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 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8、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9、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水经注》 D. 《兰亭集序》
1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鉴真
B.玄奘
C.法显
D.释迦牟尼
11、下列人物中,在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
A.陈胜
B.秦始皇
C.曹操
D.汉高祖
12、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A.王羲之
B.祖冲之
C.华佗
D.蔡伦
13、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仪式上的公祭鼎举世瞩目。你知道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铸造于我国古代哪个时期吗?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4、三国时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15、毛泽东有诗词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上述思想学说的主张者是( )
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孔子
17、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 统治者的重视 B. 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C. 军事上的需要 D. 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18、陈星同学要了解尧舜禹时代的生活状况,最为可靠的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文字记载
C.影视作品
D.考古发现
19、“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
A. 蕃市 B. 市舶司 C. 蕃坊 D. 宣政院
20、商鞅变法后,“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第十八年,车裂商君,灭商君之家;第二十六年,秦收复河西地区;第一百三十五年,六王毕,四海一。”这表明商鞅变法( )
A.最终走向了失败
B.改变了政治制度
C.取得了巨大成效
D.触犯了贵族利益
21、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朝开始;汉武帝接受建议,____,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22、下图是_____朝的_____。
2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______”,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24、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25、蒙古国为加强对牧民的管理,实行__________;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____________;增设____________,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在地方,确立_________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6、唐朝时,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僧是(_____);明朝时(_____)(人物)率船队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7、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请正确填写民族对应的政权。
( )契丹族 A辽
( )女真族 B吐蕃
( )党项族 C金
( )藏族 D西夏
28、汉语中的一些成语出自一些历史事件(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请把相关成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
A.阵前倒戈B.退避三舍C.破釜沉舟D.纸上谈兵E.围魏救赵F.卧薪尝胆
( )牧野之战( )晋楚之争( )吴越争霸
(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29、汉武帝采纳__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0、唐朝时期,_____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北宋司马光主编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31、用实线把左右相关的两项连接起来
老子 《韩非子》
韩非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道德经》
祖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大明历》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主持修建都江堰的秦国蜀郡郡守——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4)改进造纸术东汉宦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景之治”担转了汉初以来经济凋敝,政局动荡的局面,代之以“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浸息”…“的安定,繁荣景象,莫定了西汉盛世的坚实基础。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调敝、政局动荡的局面”?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给汉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标示出的实物是通过什么商路相互交流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条商路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