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央视网、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看看新闻网联合出品的《人生第一次·我们这样过年》,________每一份坚持与温暖都折射出非常时期下中国人的团结与勇敢。
①这些纪录片中既有深入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和军人等
②还是第一次在建设工地吃年夜饭
③无论是第一次为了工作剪去长发
④或是第一次无偿捐出十万斤蔬菜
⑤也有在后方默默支持的口罩工人、患者家属和普通市民等
⑥从“第一次”的视角记录下人们面对未知时的果敢与坚决
A.①⑤⑥④③②
B.①⑤⑥③②④
C.⑥③④②①⑤
D.⑥③②④①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B. 交通部门指出,今年“春运”形势相当严峻,各运输单位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春运”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C. 近年来,故宫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呈现和利用。
D. 许多人都知道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拨打报警电话11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利用微信报警呢?日前山东警方已把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日,印度的一架军用无人机坠落于中国和印度边境的中国一方,这是一起突发事件,但其中可圈可点的疑点很多,值得高度关注。
②在清末政治中心浸淫多年的袁世凯,对自己的“临时大总统”之位有名无实应该一清二楚,但是他决定引而不发,接受了《临时约法》。
③中国目前的福利水平如何?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撰写的《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开宗明义即曰“我国的民生发展依然面临低福利困局。”
④为了向英国海军报仇,阿般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终于在1982年5月4日用导弹将“谢菲尔德”号击沉。
⑤倘是一个不明白真相的局外人。听了他那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的话,一定会以为他向来是个惯于撂挑子、经常甩袖子的人。
⑥她暗中发誓,一定要活着走出监狱,一定要讲述那些故事,即使有再大困难,即使披肝沥胆也要写出来,不惧怕被禁,更无所谓畅销不畅销。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4、下列哪组文化名人不全是少数民族?( )
A.尹湛纳希、仓央嘉措 B.纳兰性德、吴敬梓 C.老舍、沈从文 D.启功、叶广芩
5、下列对诗句所运用手法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比兴,反问)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借代,夸张)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偶,比喻)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比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蘑菇圈(节选)
阿 来
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
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①跟前去了。
……
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
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
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
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
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
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
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
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
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
阿妈斯炯没有言语。
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
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
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炯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镜头中,阿妈斯炯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
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炯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阿妈斯炯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
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
阿妈斯炯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公司怎么在阿妈斯炯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
阿妈斯炯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
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炯,我们找到了。
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只有丹雅在跟她说话。
丹雅说,我的公司不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
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磨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
阿妈斯炯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她问,是为什么?
丹雅说,阿妈斯炯,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
阿妈斯炯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
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炯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
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炯,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
阿妈斯炯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打个电话。
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炯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
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她。
(有删改)
注:①蘑菇圈:阿妈斯炯偶然在深山里发现的蘑菇源,传说圈里的蘑菇是山里所有同类蘑菇的起源。蘑菇是一切菌类的总称,松茸是其中的一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阿妈斯炯接连四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蘑菇圈,写出了阿妈斯炯肯定、惊讶、怀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变化。
B. 小说细腻地描绘了阿妈斯炯雨后采蘑菇的场景,“珍重、掩盖”等词语传神地表达了她对蘑菇的珍视和对大自然馈赠的敬畏。
C.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了阿妈斯炯守护的蘑菇圈被丹雅的公司追踪拍摄,丹雅准备利用拍摄的影像欺骗大众以此挣钱的故事。
D. 小说两次写到阿妈斯炯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都没有回来,这表明阿妈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蘑菇圈,但儿子对阿妈的蘑菇圈并不在意。
【2】阿来的《蘑菇圈》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授奖词中评价其“意深旨远”。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3】小说的语言具有“诗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前文,强调从师就是为学道,不论其年龄大小。
(3)诗言志,酒载情,苏轼词喜借酒抒怀。《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一句借酒表达自己的豪壮胆气,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则借酒反映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一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概述秦国财富来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离骚》诗中,表现屈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至死斗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虽有美好景色为伴,却“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表现出对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渴望。
(2)《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但知道这是不可能马上得到的,只能“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的家人对女子这段婚约不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作者对秦统治者极尽搜刮而又极端不珍惜的愤慨。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 ”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这首词中的“______________”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都写到了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独酌成诗
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与诗人此时情态,正值元宵佳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B.额联点明题意,诗人以酒浇愁,酒解客愁,萌发诗兴,诗觉有神。
C.颈联“谋身”一词,既抒发诗人个人感慨,更凸显其心系苍生的情怀。
D.尾联诗人叹息自己为微小的官职所缚,倍感苦闷惭愧,流露伤感之意。
【2】请结合诗歌最后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②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③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书逆遗之曰 逆:迎接 B.愿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夺:争夺 D.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移:改悔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两个方面劝说黄琼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相关专业人士预测:未来二三十年,现在世界上60%的职业岗位将消失。三到五年内,洗衣店店员、速记员、播音员将失业;五到十年内,驾驶员、售货员、专业翻译将失业;三十年以内,作家、医生、大学教授甚至也将失业;时间越往后,传统职业消失的也将越来越多。
职业的兴衰,诉说着时代变迁,预示着未来社会生活状态,也挑战着当今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代人的知识素养结构。
你对上述未来职业预测是否完全认同?团市委拟举办以“面向未来,青年何为”为主题的演讲大赛,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职业变化的的认识以及即将面临的志愿选择的思考和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