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的身高为5.2米
B.中学生100米跑步成绩为15秒
C.运动会实心球的质量为50克
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为10米/秒
2、如图所示为某一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行进路径。保持入射光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射向P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应向右平移
B.调整平面镜后反射角和入射角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逆时针转动
D.第二次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3、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将一枚硬币竖立在以的速度飞驰的列车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
而不倒,如图所示。若认为硬币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铁轨
B.窗外的树木
C.窗台
D.对向驶来的列车
4、如图甲所示为交管部门用来检测车速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传播速度为且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B.测速仪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汽车行驶了
C.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比第一次超声波信号延迟发出
D.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与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
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浸没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B.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C.在进行此实验过程中,当水加热至沸腾后,小孔中有大量的的白雾冲出,离小孔越近看到的白雾越多,这是液化现象
D.分析图乙中的图线,第一次和第二次得到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不同
6、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休息时脉搏每次正常跳动的时间间隔约为
B.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D.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
7、前几年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8、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6℃
B.初中生的身高一般为1.6m左右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mm
D.人跑步的速度约为20m/s
9、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9cm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10、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C.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在减少,密度变小
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11、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如图像火箭这样的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
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大熔点低
C.密度小熔点高
D.密度小熔点低
12、南明河畔的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在落日余晖下水中的倒影和地上的建筑物相得益彰。格外引人注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若河面水位下降,水中的倒影变小
1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m
14、如图是运动员手持金牌的照片。图中金牌直径接近( )
A.8m
B.8dm
C.8cm
D.8mm
15、在学校达标运动会上,小明百米测试时,前40m平均速度是8m/s,后60m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小明百米测试的平均速度为( )
A.6.3m/s
B.7.0m/s
C.6.7m/s
D.7.5m/s
16、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避免
C.读数时,只要读到分度值就行,不要估读
D.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1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0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D.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2.5kg
18、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中放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是利用了干冰( )
A.汽化吸热
B.凝华放热
C.熔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9、一辆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测得它最后0.3m所用的时间为0.3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2m/s
B.1.1m/s
C.1m/s
D.0.4m/s
20、如图甲所示,演讲者在录制节目时,经常会使用一种叫做提词器的工具。如图乙所示,提词器主要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组成。由高亮度显示器显示文稿内容,演讲者面对提词器,就可以通过镀膜玻璃看到文稿内容了。提词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若演讲者看到正前方呈现的内容是“”,则显示器上呈现的内容应该是( )
A.
B.
C.
D.
21、小海想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于是将爸爸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烛焰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移动光屏后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爸爸的眼镜片是凸透镜
B.近视眼得到矫正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C.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可以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
D.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可以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
2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液化现象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就是大量的水蒸气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23、下列情景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形影不离
B.坐井观天
C.遮天蔽日
D.镜花水月
24、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折射角等于50°
B.MM′左边是玻璃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入射光线增加5°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加5°
25、如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_____透镜(填“靠近”或“远离”)。
26、科学家______最先对摆的运动进行了科学探究并得出了摆的运动规律,称为摆的______原理,实验时,他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法。
27、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准确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55 mm,可能是他所在的地方海拔高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海平面。
28、某牌牛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为275 ____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体积为0.25 ____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由此可以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 ___________kg/m3。喝去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为 ___________g/cm3。将一箱牛奶从超市带到家中,其质量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音调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________,频率低则音调________.说明: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细;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30、如图所示,实心立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露出部分的宽度为d,当沿竖直方向切掉厚度△l(△l<d)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受力面积______,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但若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______有关。在实验室,力可以用______来测量。
32、一个木箱放在水平面上静止时,木箱受到的支持力与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当木箱受到10 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未动,这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33、如图所示,被提升的物体重100 N,动滑轮重5 N,忽略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 ____________ N。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____________ 杠杆。
34、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_cm;小红同学对同一物体四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3 mm、25.2 mm、27.2 mm、25.3 m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图2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 s。
35、【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是小普同学设计的两种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方案(操作步骤按照示意图中的①②③顺序进行)。你认为方案___________测量误差会较大,原因是测量石块的___________时误差较大;
【进行实验】小晟同学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相关物理量,计算出了石块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小石块质量的实验片段: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再向右调节___________,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②在左盘放被测小石块,在右盘从大到小加减砝码,当加到最小的砝码后,观察到指针静止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③读出小石块的质量。
【实验数据】测出所有相关物理量,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内,计算出石块的密度。请你将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石块的质量m/g | ① | ② | 石块的体积V/cm3 | 石块的密度ρ/(g·cm-3) |
/ | / | / | / | / |
36、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轮组,某建筑工地工人用500N的拉力用时80s将重800N的砖块运到离地4m高的砌墙处,已知每个滑轮重100N(不计绳重以及绳和轮之间摩擦).求:
(1)工人拉力做功是多少?
(2)工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7、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是108km/h,乙车速度是54km/h,t甲=0(计时起点)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经过20s甲车恰从乙车旁驶过,求:
(1)t=0时刻两车相距多远?
(2)经过50s,甲、乙两车又相距多远?
38、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受困者伏在其背部用力即可从淤泥里成功脱离,这与压强的知识有关。图甲模拟受困者双脚站立时的场景,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000Pa;图乙模拟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的场景。当受困者完全伏在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5 m2。受困者与消防员的质量分别为60kg和50kg,g取10N/kg。
(1)受困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2)当受困者完全伏在图乙中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对地面的压强。
39、画出小球对水平面压力F的示意图.
40、某大学的两位研究生设计发明了“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知“都市蚂蚁”概念车的主要参数如下(g=10N/kg)
质量m/kg | 400 |
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S/cm2 | 200 |
总体积V/m3 | 0.75 |
(1)若每位乘员的质量均为50kg,求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
(2)若“都市蚂蚁”车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0W,匀速行驶1×104m过程中做功为2×106J.则在此过程中“都市蚂蚁”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都市蚂蚁”车的行驶速度多大?
(3)航模社的同学想将此车改进成“水陆两栖蚂蚁车”.上述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车若能浮在水面上,求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
4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A点用绳子系往竖直的墙壁上,且A端悬挂一盏吊灯,请作出动力F1的力臂l1,及阻力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