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绥化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形体容貌)尚小。

    ②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有才华且不拘礼节的样子)态度。

    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体态俊俏美好)。

    ④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不应得到的利益)。

    可怜(这里指可惜)辜负好韶光。

    ⑥莫效此儿形状(样子)!

    ⑦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夸说,张扬)之意。

    ⑧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疲惫、懒惰)人物,懵懂顽童?

    ⑨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荒诞的、没有根据的)之谈,也没人理他。

    A.①②③④⑦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⑦⑨ D.①②④⑥⑨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为了彰显春晚分会场吉林长春作为中国汽车城的特色和    ,现场两位主持人竟然坐在瞬间组装起来的一辆小轿车中,这场景让电视机前收看直播的观众    。在春晚井冈山分会场上,歌手吉克隽逸演唱《映山红》时,直播画面上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群彩蝶翩翩起舞,    。这些是AR技术应用于现场直播产生的效果。

    A.丰采  目瞪口呆  惟妙惟肖

    B.风采  瞠目结舌  惟妙惟肖

    C.风采  目瞪口呆  栩栩如生

    D.丰采  瞠目结舌  栩栩如生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些不甘心活在凶险肮脏的官场中的人,如陶渊明,便归隐田园,写出了大量的一流田园诗。                                            ,求仁得仁,他从中找到了人生的自在。

    ①“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

    ②可是,无论玄言,无论山水,都是娱情解忧的工具

    ③倒是陶渊明,因为他把田园看成是他疲惫人生的归宿

    ④却又都被证明是无效的——山水不足娱其情,名理不足解其忧

    ⑤他的山水诗成为玄言诗的替代品

    ⑥与他同时另一个大士族诗人谢灵运,则到山水中淘涤自己浮躁的心灵

    A.①③⑤⑥②④ B.①⑥②⑤④③

    C.⑥①②⑤③④ D.⑥⑤①②④③

  • 4、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网络百科全书可以像维基百科一样纯公益,也可以像互动百科一样拥有盈利模式。但让知识归知识、商业归商业,则是运营主体必须恪尽职守的一条职业道德底线。

    ②一面是城市土地寸土寸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另一面是自行车髙速路封闭式、全程无红绿灯,这已决定了自行车高速路的修建难以遍地开花。

    ③当违法代价远低于守法成本,违法反而会成为一种经济理性,只有让违法者得不偿失,令违法者自食苦果,才能以儆效尤

    ④《三国演义》在我国影响巨大,至今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⑤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只有避免一味地庸俗吹捧、说些隔靴搔痒的外行话,才能真正做到切中肯綮。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一般说来,均与社会有关。但社会对作品结构形式的影响关系,至今仍不太明了。我们不很清楚为什么唐代没有像宋代那样的词,社会究竟能不能对作品的结构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态度能否成为作品构成的要素。由于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只跟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有关,除非实际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有特殊明确的证据,否则,以上这些问题恐怕都是难以回答的。

    但就作品的内容形式来说,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明晰得多了。作品中的事件,往往取材于社会及生活,它所表现的思想,亦需与社会相呼应。因此,有些研究者便很兴奋地主张文学的本质即在于表现社会,甚至于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的社会史文献。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他自认为是在撰写一部 19 世纪的法国风俗史,但他也深知,凡是艺术家都应该研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寻找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思考自然的法则,并观察社会与永恒法则间的关系,而不可以只是摹写或记录现实。这种讲法,刚好说明了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社会事件为题材,但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倘能发掘人生的意义、探寻永恒的法则,则脱离社会与生活,直以冥想幻思为之,亦无不可。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作品模仿现实世界,是作家古老的梦。但是,文字本身只是个符号,符号诚然可以代表事物,但它总不等于事物。换句话说,文字这个象征系统与社会实践结构系统之间,只是一种象征的指涉关系,它永远不能等于社会现实。其次,象征系统是由作者主观地安排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它表面上仿佛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但实际上这一组有组织的象征经验却来自作者特殊的臆造。所以,莫泊桑才会说:“有才能的现实主义者,倒应该叫做臆想制造者才是。作家除了用他所掌握和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技巧,来忠实再现这个臆想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使命了。”这种臆造,正显示了作者面对社会事件时,必有他独到的意义追求。在文学作品中,一切事件与人物,均为表达此意义而存在,是否取材于社会及生活,根本无关宏旨。

    但话虽如此,我们却不能说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意义追求与社会无关。因为作品的思想,通常总是跟社会相呼应的。所谓呼应,是指以下三个方面:与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关系、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和对社会的批评。文学作品有时会响应、鼓动、顺从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但有时也会对时代风气提出反面的意见,或对抗或超越,一如它也必然会对社会现状有所认同或批判。一部文学作品,在此必有其选择,只不过这种抉择,我们不宜遽视为作品优劣的衡量依据,因为反抗或批判有时虽是一桩好事,有时也会变成毒杀苏格拉底与耶稣的愚蠢暴行。顺从时代思潮,未必是开明;逆抗流俗,也未必即是前进,一切都须审慎考量。至于文学作品中独立的思想建构与价值呈现,有时候当然会与社会组织有关,像《黑奴吁天录》这类作品,显然就不是没有黑奴制度的地区所能产生的。然而,作品的思想是否即受社会“基础”或“背景”的制约呢?那倒也不见得。反而是愈跟社会组织关系密切的作品,愈限制了它意义的可能和流传的时空。一般作品的思想,虽往往呼应了社会的组织关系,但其思想本身也自能发光,《红楼梦》就是个绝佳的例子。

    (摘编自龚鹏程《文学散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的结构形式受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影响,但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明确。

    B. 就作品内容而言,作品的取材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总是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C. 模仿现实是作家的梦想,但文字的象征性与作者的主观性决定了此梦想无法实现。

    D. 文学作品鼓动、顺从时代思潮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时代风气进行批判更有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着重从作品内容形式中的取材和思想意义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B. 文章援引巴尔扎克的例子,旨在证明文学本质在于表现社会、甚至可以作为社会史文献的主张。

    C. 文章第二、三段提出了文学的取材可以脱离社会与生活的观点,并且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

    D. 文章认为作品的思想和意义追求与社会总是相呼应的,并且详细地阐释了这种呼应的具体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的社会组织和生活对词这种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发展和繁荣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未必是决定性的。

    B. 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莫泊桑比巴尔扎克激进,后者遵守取材于现实的原则,而前者不受此限制。

    C. 虽然作品的取材与社会及生活无必然关系,但只有作品的思想和意义与社会呼应,作品才是优秀的。

    D. 作品跟社会组织关系愈密切,其意义的可能愈受限制,可见《红楼梦》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并不密切。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阐明在择师方面不分地位高低和年长年少的原则:“_____”, 无论年长年少,"____",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过秦论》用“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陈涉起义得到了天下人的热烈响应。

  • 8、按要求填空。

    (1)可怜后主还祠庙, 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论语》记录的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评判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示当时之人若不引以为鉴,将重蹈前人覆辙。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美女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显了他的潇洒风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刻画了周瑜的儒将风采。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被王

    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2)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琵琶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__________”,同时指出做到此点的结果是“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表明获得知识和推究事物原理之间关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思妇想赶走恼人月色而月不肯离去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4)《将进酒》中,诗人放言“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贵生活不如长醉一场,实是隐愤激于酒意,寓真意于狂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意速通: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天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朝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的盛况,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在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

    十七年,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黜,徙豫章,皇考领兵防守,帝舍业南行。后袭晋兴县五等男。为建康令,有能名。少府萧惠开雅有知人鉴,谓人曰:“昔魏武为洛阳北部时,人服其英,今看萧建康,但当过之耳。”

    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于寻阳,朝廷惶骇,帝与楮彦回等集中书省计议,莫有言者。帝曰昔上流谋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中书人孙千龄与休范有密契,独曰:“宜依旧遣军据梁山。”帝正色曰:“贼今已近,梁山岂可得至!新亭既是兵冲,所欲以死报国耳。”乃单车白服出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以安众心。

    未时,张敬儿斩休范首,其别率杜黑蠡急攻东垒,帝挺身上马,与黑蠡拒战,自达明旦,矢石不息。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贼帅丁文豪设伏,王道隆、刘勉并战没。初,勉高尚其意,托造园宅,名为“东山”,颇忽时务。帝谓曰:“将军以顾命之重,此是艰难之日,而深尚从容,废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勉不纳,竟败。

    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壬戌,皇帝崩于临光殿。群臣上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沈静默,常有四海之心。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及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导,以长侈奢之源,命打破之。凡异物皆令随例毁弃。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欲以身率下,移风易俗。其弘厚如此。

    (节选自《南史·齐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B.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C.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D.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萧建康,这是用萧道成任官地的地名称呼他。类似的如柳宗元被称为柳柳州,柳永被称为柳屯田。

    C.晡,晡时,指下午的3时至5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则称为申时,为中国古代二时辰之一。

    D.建元,汉武帝创设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之后也曾被其他朝代的皇帝如南齐萧道成使用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道成为官贤能,颇有名声。他担任建康令时,善于识人的萧惠开认为其才能能够超过魏武帝曹操。

    B.萧道成临危不乱,处事沉稳。面对刘休范举兵进犯,他能冷静观察形势,准确判断,蠃得了战机。

    C.萧道成身先士卒,英勇战斗。他挺身上马前往东面城垒,率兵大战杜黑蠡,厮杀激烈,直到天明。

    D.萧道成满腹才华,勤俭节约。他善长写文章、书法,为杜绝奢靡,甚至下令打破公主衣中的玉介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单车白服至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以安众心。

    (2)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我们还需要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