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2、历史文化知识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文献记载的解读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OH
B.《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
C.《易经》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燃烧的现象
D.《周礼》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盐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读
B.闻
C.拿
D.滴
4、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下列有关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
A.布洛芬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B.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06g
C.布洛芬中 C、H、O 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13:18:2
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5、下列清除物质的方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用活性炭清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用过滤、吸附方法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稀盐酸清除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瓶子内壁的白色物质
6、下列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道尔顿
D.张青莲
7、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C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4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甲和乙的溶液从35°C降温至10°C,甲析出的溶质一定比乙析出的多
8、如图所示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9、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某反应中物质X、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B.t时刻,和
的质量相同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12∶11
10、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葡萄糖
B.加碘盐
C.赤铁矿
D.食用醋
11、某工厂先用孔雀石制取硫酸铜[],再用“湿法炼铜”获得铜,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孔雀石用粉末而不用块状可以使反应更快
B.两处滤液中都是只含有硫酸铁
C.固体A中含有铁和铜
D.干燥铜时不能采取高温的方法
1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下列颜色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红色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绿色
C.高锰酸钾溶于水后溶液变为紫红色
D.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石灰水中滴入盐酸,红色逐渐消失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C.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
D.溶液是溶质的微观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柴油发动机通过喷油嘴将柴油气化进入气缸,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呼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
C.家用电器失火立即用水扑灭
D.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原因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着火点降低
16、夏季天气闷热,鱼儿往往会浮出水面,养殖人员会把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鱼儿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鱼池中的含氧量
17、校车是中小学生主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下列校车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钢钉
B.向车的外壳喷黄色油漆
C.校车利用燃烧汽油提供动力
D.司机用自来水刷洗车身
18、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热一会,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C.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D.先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后盖玻璃片
19、下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图示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20、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四种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 | 8 | 30 | 50 |
反应后质量(g) | 20 | 待测 | 39 | 23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23:39
C.待测值为8
D.丁一定是化合物
21、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H2
B.2H2
C.2H
D.H2O
2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且不引入其他气体,加入的可燃物最好是
A.硫粉
B.木炭
C.氢气
D.铜粉
23、王同学想比较两种未知金属M、N和金属铝的活动性大小关系。他将M、N、铝三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金属M、铝粉表面有气泡产生,金属N无明显现象。另取一小块金属M投入硫酸铝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铝>N>M
B.N>M>铝
C.M>铝>N
D.铝>M>N
24、中国空间站舱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不该有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氮气
D.氧气
25、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红磷和木炭都可以燃烧,所以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26、市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请你算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5
C.+2
D.-5
27、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
请回答:
(1)变化I属于______变化。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通过上述变化可知微粒∞具有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
28、在“宏观一微观一 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从微观角度看,图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种,从宏观的角度看,图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都是游离态 b 都是化合态 c 游离态到化合态 d 化合态到游离态
29、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根据以下符号回答:
①2H2②Fe3+③2O ④ ⑤CH4
(1)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①表示两个_____________。
(3)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⑤中数字“4”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30、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______。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图2中A表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氯原子与C、D、E中______(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若B为硫离子,则方框内的数值是______。
(4)图2中C、D、E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
(5)铝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1、稻香园小面名满附中,在小面烹制过程中会使用水、加碘食盐等。
(1)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32、(1)以下物质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重要的一些物质: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硫 e稀有气体。请从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②能用于炼钢的是_____,
③测电笔灯泡内的气体是_____,
④燃烧时会产生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_。
(2)现有下列八种物质 ①五氧化二磷 ②液氧 ③冰水 ④二氧化碳 ⑤红磷 ⑥矿泉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3)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符号表达式:
①田径赛上打响发令枪时冒出白烟,这是利用了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淡黄色固体粉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 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
(1)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过以上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34、已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质子数是26,则核外电子数是_____。
35、FeCl2读作________,它由__________组成。
36、(5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A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其原因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X、Y分别是 。
(3)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C、D均由______元素组成。
(4)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A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E和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能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
(1)从图1的装置中任意选择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 A 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实验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________(填标号)仪器进行组合,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4)若改用下图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选填“b”或“c”)口进入。
(5)乙炔又称电石气,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38、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从A~E装置中选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使用装置时,应先装满水,然后从__端(填“b”或“c”)通入该气体进行收集。
39、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______
(2)木炭和硫等物质分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______
(3)为了使天空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请写出一条措施______
40、学习了化学知识后,同学们发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1)生活中的化石燃料包括______、石油、天然气.
(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以用锅盖灭,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