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在向日葵的茎叶里,有个小东西,它是专门照管向日葵生长的生长素。
生长素很淘气,只要一见到太阳,就跑到花盘背面躲起来,于是这一面长得快。花盘向太阳的一面,生长素少,生长就慢。
太阳东升西落,向日葵那个橙黄美丽的大花盘,也就围绕着太阳转动了。
找出正确的说法( )
A. 葵花向着太阳,是因为花盘喜欢阳光。
B. 葵花向着太阳,是因为生长素见到阳光,就躲到花盘后面。
C. 葵花向着太阳,是因为向日葵在表示一天中的不同时间。
2、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B.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C.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凰(fènɡ) 练习(niàn) 假设(jiǎ)
B.背诵(sònɡ) 忍心(rěnɡ) 掠过(lüè)
C.例外(lì) 一枚(méi) 跺脚(duò)
D.挑战(tiāo) 喷出(pēn) 担忧(dān)
4、下面哪一个选项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 )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A.争先恐后
B.分秒必争
C.夜以继日
D.见缝插针
5、请你分别写出两个描写四季景色的词语。
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积累。
(1)风,是大自然的( )。他会在森林里( )他的手风琴。 ( 《大自然的声音》)
(2)“有理( ),无理寸步难行”、“一时强弱( ),万古胜负( )。”这些俗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有道理才能行得通。
(3)祖国,我们爱您!爱您“(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波澜壮阔;爱您“远上寒山石径斜,( )”的生机盎然;爱您“仁者( ),有礼者( )”的文明礼仪;爱您“( ),泰山移”、“二人同心,( )断金”的同心协力。
7、辨一辨,组成词语。
瓣(_________) 秘(_________) 励(_________) 矛(_________)
辫(_________) 蜜(_________) 厉(_________) 予(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jǐng fēng fù yóu dòng féi liào
hǎi bīn chū xià cāng cuì míng guì
9、课内阅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地终于一摇一地走上了讲合。就在英子( )
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 )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 )平息,英子
也( )了情结,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将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2】写反义词。
犹豫--(_________) 持久-(__________)
【3】本段中,教室里共有两次掌声响起。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是因为( )
A. 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
B. 怕同学们瞧不起她。
C. 大家没有域视她,而且还域励地,她很感动。
【5】“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因为( )
A. 英子感谢同学们给了地热情的鼓励,使她不再自卑。
B. 讲完了故事,每个同学都要鞠躬。
C. 英子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10、阅读童话故事,完成试题。
洗四十双袜子的小波波熊(节选)
①小波波熊很喜欢穿花袜子,可又很不愿意洗袜子。小波波熊太喜欢穿花袜子了,每天都必须要换一双花袜子。他又很讨厌洗袜子,可把他愁坏了。于是他一下子买了许多袜子,每天换下一双就扔在床底下。有一天,小波波熊没有袜子换了,只好从床底下掏出一箩筐的袜子,光着脚板,到河边洗袜子了。
②洗啊洗,洗干净的袜子被晾在小树林里的细绳子上了。小波波熊数一数,一共有八十只袜子,整整四十双!
③小波波熊洗完袜子,累极了。他就光着一双脚板,倒在细绳下的草地上睡熟了。
④这时,一只小獾(huān)走过这里。他瞧着细绳上有四十双花袜子,细绳下面睡着一只光脚的熊。小獾说:“光脚的熊要这么多的袜子干什么?他准是个卖袜子的小贩。”小獾就取走了两双袜子,留下一包甜饼。
⑤接着,两只老鼠推着一车萝卜经过这里,看着光着脚睡觉的小波波熊,觉得他看见袜子变成萝卜会很高兴的。于是拿走六只袜子当口袋,留下一堆萝卜。
⑥一位画家来森林里画画。他看着光着脚的小波波熊,认为他在开袜子展,于是拿走了两双特别好看的袜子,给小熊留下了一幅油画,上面画了……
⑦……
⑧太阳落山了,小波波熊也睡醒了,看见细绳上只剩下两双袜子了。他的身边,堆着一大堆东西。小波波熊收起最后两双袜子。他把一大堆东西装进箩筐,回家了。小波波熊再也没有多余的袜子了,他每天都得换袜子,洗袜子,晾袜子。
【1】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老鼠们拿走了__________双袜子。
(2)大家之所以拿走袜子,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
(3)小獾拿走了袜子,给小波波熊留下了__________;老鼠拿走了袜子,给小波波熊留下了_________。
【3】画家留下了一幅油画,请你想象一下,上面会画些什么?写一写。
画家给小波波熊留下了一幅油画,上面画着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猜测一下,在第⑦段中,还有谁(只需写出一种动物)拿走了几双袜子,又留下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纸的发明》选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欧”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传承: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短文,完成练习。
石榴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从短文中找出形容下列事物的词语。
夏天,石榴的绿叶:_________________
石榴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子儿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子儿的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写的是石榴果,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到( )
A.石榴花非常漂亮。
B.石榴树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C.石榴花很多。
【4】石榴成熟的过程中,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青绿→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B.青中带黄,黄中带红→青绿→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石榴的__________之情。
13、阅读课文《赵州桥》片段,完成练习。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②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第①段主要围绕赵州桥( )的特点来写,从这段中对赵州桥( )、( )、( )和( )的具体描写我可以感受到。
【2】用波浪线画出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创举”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种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按照( )的结构来写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选段中表现鱼的数量多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表现鱼的种类多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说明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拿过一张荷叶,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1】给文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用“△”画出描写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3】找出文中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这句话把 比作 。
【4】鲁班造伞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修改病句。
篮子里有白菜、萝卜、苹果和土豆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元元:“请问状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呢?”
状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元:“你知道的可真多!谢谢你!”
19、今天的作业我几乎差不多做完了。(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1)超市水果柜台里摆满了各种水果,有鸭梨、黄瓜、苹果和葡萄。
(2)她穿了一身白色的上衣。
21、习作天地。
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植物,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独有的特点。请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注意把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写清楚,如果还能写写观察的过程和感受就更了不起了。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