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昌吉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举办的“当代书法艺术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专家指出,民办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优秀的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办学路子来。

    D.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些具体的工作尚可,经理一职实难胜任。

  • 2、下列词语解释都准确的一项是(   

    A.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而绝江河(绝:断绝)

    B.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丢失) 叩关而攻秦(叩:攻打)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胜:尽) 树之以桑(树:树木)

    D. 填然鼓之(之:代词,代“鼓”)   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

  •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    )

    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无以,则王乎?

    ③然则废衅钟与?

    ④不识有诸?

    ⑤是心足以王矣。

    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一播出就广受关注的《朗读者》,此类节目圈粉无数,赞不绝口。但是,这真是文化复兴的标志吗?

    B. 都江堰政府在“放水节”中施行“拿来主义”,本着融合传统历史文化、国际潮流为原则,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对“古法治水”仪式创新升级。

    C.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D. 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既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可以尽可能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

  • 5、下面两段话横线处应填的语句是(   )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②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 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A.①内中一个空的破碗   ②你放着罢,祥林嫂!

    B.①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②祥林嫂,你放着罢!

    C.①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②你放着罢,祥林嫂!

    D.①内中一个空的破碗   ②你放着罢,祥林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庸的权力观

    金庸曾在《三十三剑客图》中说过,“研究中国历史上这些大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千百年来物质生活虽然改变极大,但人的心理、对权力之争夺和保持的种种方法,还是极少有什么改变。”

    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对权力进行了无情的否定。书中写到,正是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乾隆背叛了六和塔上的盟约,践踏了海宁潮前兄弟击掌、互不伤害的誓言。美丽的香香公主最后留下血写的遗言“不要相信皇帝”,撕破了乾隆道貌岸然的面具,用鲜血刻画出了他的阴险、毒辣和狡诈。《碧血剑》对李自成杀进北京以后迅速腐化、堕落的描述,也见证了“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趋向绝对腐败”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不具备做“政治领袖”的条件,却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他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在人性的尺度之下,小说中的朱元璋和张无忌相比却显得暗淡无光,美丽的周芷若也一点都不可爱。就是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金庸小说中常常出现“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口号,不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从宫廷到江湖,都是如此。东方不败因掌握大权而腐化,任我行也免不了同样的结局,那是人性中的普遍现象。岳不群、左冷禅掌了权也一样如此,他们都野心勃勃,将无限的权力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中国社会被数千年专制政治所毒化而出现的畸形现象。与写作武侠小说几乎同步,自1959年创立《明报》以来,金庸执笔写社评,特别是他的早期社评也贯穿着自己对权力的批判、否定。他在《笑傲江湖》后记中得出了“政治上大多数时候是坏人当权”的结论。

    如果不是《鹿鼎记》的出现,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世界对权力的否定几乎达到了现代认识水平,不幸的是,他还是以最后的《鹿鼎记》完成了对权力的肯定。《鹿鼎记》的真正主角不是韦小宝,而是康熙这个雄才伟略的英明君主,其主旨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杰、“侠之大者”都比不上一个开明的当权者,世间的一切最终靠康熙这样的英明君主。

    既然“侠以武犯禁”,与依靠好皇上实现一切人生社会理想的白日梦不和谐,那么,到这一步,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写不下去了。在这一意义上,二月河大肆吹捧康熙、雍正、乾隆之类创造“盛世”的好皇上不过是延续了金庸的这一思路罢了。

    l994年,金庸访问台湾时亲口说:“在中国皇帝中,我对康熙的评价很高,他不但思想开明,而且很好学,还去学了外国的学问。”从否定权力到回归权力,金庸的权力观的演变表明他最终未能走出传统士大夫式的观念。也就是说,对皇权的依附和对好皇帝的期盼曾是中国读书人几千年的梦。

    1对“金庸的权力观”的认知过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 金庸通过武侠小说对权力进行了无情的否定。

    B. 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C. 权力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D. 从对权力的否定回归到了对权力的肯定。

    2下面有关《鹿鼎记》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金庸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中对权力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B. 《鹿鼎记》的出现体现了金庸对权力的终极否定,这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不下去的内在原因。

    C. 出于对“思想开明”、“很好学”的康熙的景仰,金庸在《鹿鼎记》中着重刻画了康熙这个雄才伟略的英明君主。

    D. 如韦小宝般的“侠之大者”终究比不上一个英明君主,因此他们只能是《鹿鼎记》中的配角。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

    A. 朱元璋和张无忌相比暗淡无光是因为他是他是张无忌的部下。

    B. “政治上大多数时候是坏人当权”的结论不仅对岳不群、左冷禅等人物作出了评价,而且还表明了金庸对权力的批判和否定。

    C. 与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同的是,二月河回避了“以武犯禁”的侠气而着力于吹捧康熙、雍正和乾隆等创造“盛世”的好皇上。

    D. 对皇权的依附和对好皇帝的期盼一直深藏在中国传统士大夫们的观念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将士出征前沉着、冷静的情态。

    B.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肃杀的意境。

    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谁全之?

    ——节选自《留侯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罪 B.郑伯肉袒牵羊以迎接

    C.养其全锋而待其  疲敝 D.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最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能下人者   貌恭不心服

    B.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况草野无闻者欤

    C.不如善遇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非子房谁全之   吾还也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苏轼广征史实,引用了勾践和郑伯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阐明了隐忍的重要性,为下文进一步阐明张良能忍而助高祖成就帝王之业张本。

    C.苏轼认为圯上老人并非世人认为的鬼怪,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居君子,他的出现,真正的用意也不在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

    D.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并约为“婚姻”,另针对项羽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赢得了项羽的许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推动科学与文明的进步。面对广阔的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发现。

    对“好奇心”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