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仙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对调文内容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B.《松鼠》《太阳》都是说明文,它们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也相同。

    C.《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重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

    D.《落花生》以物喻人,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 2、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语句,下列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语句的意思

    B.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意地理解就可以了

    C.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D.可以向别人请教或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理解语句的意思

  • 3、下面句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话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不同,它是(     

    A.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B.“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C.“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D.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要求填空。

    挽 筑 耻 缺 煞

    (1)以上五个汉字在字典正文中排列最前的是_______,排列最后的是______

    (2)“煞”的读音有:①shà;②shā。在“煞白”中读________,在“煞风景”中读________。(填序号)

    (3)“挽”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拉;②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③追悼死人;④卷。“力挽狂澜”中的“挽”应该选第____种解释;“挽”中的“挽”应该选第_____种解释。(填序号)

  • 5、人物外貌赏析 (下面是推荐书目中的两个人物,文中()”分别指谁?请写下来)

    A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

    B ()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

    A. _____ B. _____

  • 6、补充词语并回答问题。

    欣喜若   小心 )(   不离手  心( )神怡 

    敌众我(   开天( )地   )不可及  望而生

    (1)上面词语中用来形容人物神态的有:  

    (2)划横线词语常与   连用,请你再写一个这样的八字词语:

    (3)上面词语中含有比喻手法是 ,含有反义词的是   。请你分别仿写一个:

     

  • 7、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朝大诗人   ,我们都学过他的那首著名的诗:“床前   ,疑是   ,举头望   ,低头思   。”他被人们称为    ”。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中的的意思是    ,这里想象了天门山是被冲破而形成的,“写出了楚江的        ,“则是表现两山间狭窄通道对江水的    。诗句表达了   的气势和   的情怀。 

    3.“停车坐爱    ,霜叶    二月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两句诗用了    的方法,通过霜叶和二月花的    ,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深秋景色的   之情。

  • 8、我会用熟字加偏旁组成一个新字再组词。

    支→(肢)→(上肢) 喜→________________

    敝→________________ 茶→________________

    宗→________________ 象→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理解。

    “我是中国人!”

    吉瑞芝

    ①1931年秋,我父亲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出国之前,已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阻挠父亲的抗日活动,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实际上是夺去了父亲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

    ②父亲来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父亲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又一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地说:“你是哪国人?”我父亲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③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父亲怒不可遏,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当我母亲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来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他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

    ④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仰着头,昂首挺胸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明知故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奚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仰着头,昂首挺胸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通过两件事写了吉鸿昌将军受到的嘲笑和侮辱,这两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吉鸿昌将军在身上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是因为(       

    A.吉鸿昌认为这样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B.美国一家邮局的工作人员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C.吉鸿昌想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

    【5】你觉得吉鸿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慈母情深》选段,完成练习。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  蹋)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gōng  gòng)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zhēng  zhèng)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  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用“\”划去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选段④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了“我”看到的部分 B.表示声音延长 C.表示话没说完

    3选段①中,“揉得皱皱的毛票”和“龟裂的手指”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④是对母亲的_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连用四个“立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选段②③中人物对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目送(节选)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本文详细记述了“我”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请仔细阅读,填写下面的表格。

    场景

    儿子的表现

    “我”的心理

    儿子上小学

    ______

    ______

    儿子十六岁去美国

    ______

    ______

    儿子上大学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孤单、失落

    【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正确的说法打上“√”,错误的说法打上“×”。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交会”一词,写出了“我”对儿子的牵挂以及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

    (2)作者记叙了自己目送儿子的场景,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 )

    (3)“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简”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

    【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本文的题记,联系短文,可知作者意在告诉我们 (                 

    A.应珍惜属于我们的亲情。

    B.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

    C.亲人总会不断地抛弃我们,我们终将孤独前行。

  • 12、课内阅读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  )着全村妇女,(  )着打糕,(  )着炮火,(  )过硝烟,(  )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用雪中送炭造一个句子。

    雪中送炭:_______

    唯一:_______

    造句:_______

    3这段话通过记叙大娘为志愿军战士   这三件事,表达了   的热爱和   的感激之情。

    4判断下面句子,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并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A、反问句   B、感叹句

    C、疑问句   D、设问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改为陈述句: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田鼠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③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④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⑤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⑥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1】下列对短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第①和第③自然段分别介绍了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画线部分中的“到一定程度”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种内斗争”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群文阅读。

    荷包蛋

    一天平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别后海?”“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诚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蜡烛

    一盖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杆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嫩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获默无闻的蜡独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开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数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

    (2)趾高气扬:______________

    【2】从体裁来看,《荷包蛋》是___________,《蜡烛》是___________

    【3】用“ ”画出《荷包蛋》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用“﹏﹏﹏”画出《蜡烛》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

    【4】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

    A.要求儿子让蛋。

    B.告诉儿子他的年龄。

    C.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

    【5】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是( )(多选)

    A.告诉父亲自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

    B.强词夺理、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

    C.巧言善辩、还想占便宜。

    D.故作姿态,试探父亲,还怕上当。

    【6】“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这句话表现了( )

    A.台灯骄傲自大,瞧不起蜡烛。

    B.台灯不想和蜡烛说话。

    C.台灯教育蜡烛要正确认识自己。

    D.台灯确实比蜡烛作用大。

    【7】《荷包蛋》中的父亲通过来_______教育儿子,表现了这是一位_______的父亲;《蜡烛》则通过蜡烛和台灯的_________,表现了蜡烛__________的精神。

    【8】读了这两个故事,你分别从父亲和蜡烛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精巧。

    【2】这段话把白鹭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

    【4】用选段中字体加点的词造句。

    即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6】第3自然段写到了白鹭、朱鹭、苍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

    (āi ái)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jiā jiá)缝,从大人的腋下钻(zuān zuàn)过去,哟,把短发(fā fà)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的位置了。

    1.用“/”划掉文中不正确的读音。

    2.选段中的动作描写非常生动,请你找出四个动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一系列动词突出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面的语段。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班烂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适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仁立着一只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梁实秋《鸟》

    【1】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判断对错。

    (1)鸟的身躯各异,有的玲珑饱满,有的细瘦干瘪,有的丰腴臃肿。______

    (2)在白昼,既能听到鸟儿婉转的叫声,也能看见鸟儿的形体。______

    (3)鸟儿在大自然中形态各异,伫立在田间的是白鹭,抓小鸡的是鸢鹰。______

    【2】赏析阅读画横线的部分,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回答问题:

    (1)“曳、翘”是______词,写出了鸟的______

    (2)“有的……有的……有的……”的______句式,写出了鸟的______

    (3)“临风顾盼”“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鸟儿的深情。

    【3】新颖点 文中写“一行白鹭上青天”,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鸟儿的诗句,请你写两句。

    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表现了司令员女儿对哨兵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司令员“脚步分外沉重”?当司令员缓缓举起右手时,为什么“热血在战士心中沸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故事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发生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特殊的点名

    ①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②然而,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集在他们敬爱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要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着讲台上这位慈父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把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呀!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来。教室里一片寂静。

    ④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

    ⑤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再给我们点一次名吧!”

    ⑥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⑦“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⑧“肖石、张天立、温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又端正坐下。

    ⑨“马国政!”

    ⑩“?”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在正确的括号内画“√”。

    A.语言描写( )

    B.场面描写( )

    C.景物描写( )

    D.神态描写( )

    【2】第⑩自然段中“?”的含义是( )

    A.同学们问问题

    B.同学们质问马老师

    C.同学们感到很意外,心中疑惑不解

    【3】文中有多处马教授和同学们的神态描写,请你试着从文中找到一处,用横线画下来,并分析一下当时人物的复杂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 21、照样子,把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山全是绿色,桃李的花朵点缀在绿树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他难以回转身来。(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通过阅读四大名著,可以增进很多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请你结合《水浒传》这部著作中其他的情节,选择一个人物写一写你的感想。题目自拟,写清楚自己的感受与启发,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