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交友时要真诚相待。不以金钱地位作为交友的条件。如果请你选择一句名言来表达这个意思。你认为最恰当的是第( )项。
A.吃一堑,长一智。
B.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C.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D.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请你把
2、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A.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3、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切山。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刻舟(____)(____) 守(____)待(____)
(____)(____)当车 (____)(____)充数
掩耳(____)(____)
5、《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帮助了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屋____、_______。
6、1.听写词语。
(1)_____ (2)_____ (3)____ (4)____ (5)____
听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动物睡眠是为了______,蝙蝠在冬天里睡觉,所以叫做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蝙蝠低飞是因为天气冷。______
(2)蝙蝠是靠“睡”的办法来对待绝粮的。______
(3)蝙蝠是春天睡觉,冬天起来寻找食物的。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碗___________ 炒___________ 踮___________
婉___________ 钞___________ 掂___________
编___________ 诵___________
篇___________ 桶___________
8、请引用你积累的诗词佳句写一段话来激励自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布鞋
历彦林
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就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那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的梦乡。
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娘有一手好针线活儿,她做的鞋不但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2】短文以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的往事的深情回忆,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______。
【3】“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母亲的“期待”指的是________,“贴”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_________。
【4】短文第1自然段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布鞋留给“我”的美好记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5】“我”为什么对母亲做的布鞋难以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母亲于夜深人静时在灯下缝补的情景,让你产生了哪些诗情画意的联想?写一写你想到的某首诗或是某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香椿的味道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纹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辨。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棒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踩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摔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干瘪: _______________
(2)近水楼台: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__ 、炸香椿、___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第②段画横线句子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2)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表达效果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 B.表现了母亲炸的“香椿鱼儿”很好吃。
C.表现了我不喜欢吃母亲炸的“香椿鱼儿”。
(3)第⑦自然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 承上启下 B.篇末点题 C.提出问题
【4】回答问题
(1)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2)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马和马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阴。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我亲爱的儿子,既然有关你的生命,” 他的父亲答道,“我们马上离开这儿 。” 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家 。
马驹听说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怎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来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去吃。
“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头,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
【1】下列四组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赞美 赞扬 称赞 赞歌 夸奖
B.灵便 灵活 便利 方便 灵巧
C.愉快 高兴 快乐 快活 开心
D.温柔 温暖 温和 暖和 温度
【2】给下面打引号注音。
陡“峭”( ) “嫩”( )草 “抚”养( ) 毫无目 “的” ( )
【3】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马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他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这句格言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彩回放。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_______ 进攻——________ 同心协力——______
【3】请将文中画“____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
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三顾茅庐
经军师徐庶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惋惜不已,带关羽、张飞怅然离去。
过了几天,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又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无奈,只好与张、关怏怏而归。
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 )地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能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 )地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一位大贤呢?”张飞( )地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议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1】解释词语
(1)怏怏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文章,你觉得“三顾茅庐”的“顾”意思是什么?顾:___________。
【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三人说话各是怎样的语气,填在括号里。
【4】读了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你觉得刘备、张飞、关羽各有怎样的特点?选词填空。
A.鲁莽粗鲁 B.识大体顾大局 C.求贤若渴
刘备:__________ 张飞:___________ 关羽:____________
【5】阅读第4自然段,用“﹏﹏﹏”勾画描写刘备的句子并分析,这是对人物的 描写,表现出刘备 。这一段中,最能体现张飞性格的一句话是 。
14、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严监生先是“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_____”。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选文中有动作描写,有神态描写,能不能加上对严监生的语言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故乡啊——我爱你
岁月如风,轻轻飘过记忆的海洋,勾起那潮水般的回忆。也许你拥有漓江的清澈见底,也许你拥有长江的汹涌澎湃,也许你也拥有青藏高原的风情万种,但我拥有的却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啊,是我童年快乐的场所,是哺育我成长的摇蓝,那儿有我勤劳、善良的长辈。
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块世外桃源。但故乡的人却没有沉浸在美丽的环境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面貌,靠的是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那灵活的头脑,把故乡建设得格外美丽。
故乡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没有闪烁的街灯,有的是双手开垦的梯田,有的是整齐的砖瓦房,有的是长势茂盛的庄稼,有的是一颗颗朴实的心。他们自己兴学办校,他们修建自己的发电站,他们用真诚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他们把一生的热情和青春融入了故乡那一颗颗大树的根系,沐浴在故乡的风雨中,他们留下了一片永不褪色的记忆。故乡的人啊,我爱你们!
最值得一提的是故乡的栗子,满山遍野的栗子树,绿油油的叶子衬托出一团一团的小毛球,球内就装着栗子。那小毛球浑身是刺,形如刺猬一般,为了致富,故乡人绞尽脑汁,请专家,办夜校,搞实验,终于研制出新的品种,那又大又香的栗子哟,闪烁着故乡人智慧的笑脸,体现着时代的风采。故乡的人啊,我为你们骄傲。
如今,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我们小孩也在变,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是人们快乐的笑声,故乡美,故乡的人更美。
故乡的一切一切早已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那儿有祖国进步的真实写照,那儿有祖国强大的见证。
我爱我的故乡,一个小小的村落!
【1】按原文补充词语。
(______)的炊烟 (______)的烙印 (______)的笑脸
(______)的头脑 (______)的风采 (______)的笑声
【2】第一段中作者列举的漓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长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青藏高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这些特点与故乡村落的_________形成鲜明的________。
【3】文中赞美家乡的词语是 。用“﹏﹏﹏”画出描写家乡美景的排比的句子。
【4】作者重点介绍了家乡的什么特产?简略写了家乡哪些变化?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 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在文中括号里画出正确的读音。
【3】在文中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4】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渐渐( ) 似乎( ) 颤动( )
【5】第一自然段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姿态。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观察的。
【6】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选段阅读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 分辨——_____ 希望——_____
【2】文段中,作者将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出自《_________》。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作者详细地写了____________的经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片段)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 shǔ shù )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 )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 rēng réng )然坚持每天花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 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三组意思相反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挥毫作画”的“毫”意思 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的“懈”意思是________ 。
【4】文中“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在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 ,“滴穿”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与理解。
月亮和路灯
夜幕降临,天空好像拉出一块黑幕,大地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月亮从黑幕的缝里悄悄地钻出来,顿时,大地一片银色。这时,路灯也亮了起来,像哨兵似的站在路边,给人们指路。
月亮有些不高兴了,他发现路灯的周围是那么明亮,简直要超过自己了。于是,他赶紧往高处升,高高地挂在天空。看到自己照亮了整个世界,月亮终于低头与路灯说话了:“喂,小路灯,你可以休息了,我已照亮了整个世界,你何必辛苦呢?”
月亮还想再说些什么,可这时乌云在练习跑步,他们跑到月亮面前停了下来,准备休息一下。“哗啦啦,哗啦啦”,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吓得月亮赶紧躲了起来。
第二天,月亮和路灯又见面了。
路灯轻蔑地望着生病的月亮说:“哎呀,月亮老兄,你还敢出来啊!昨天被雨淋的滋味好受吗?瞧,我就不怕淋雨。”月亮气得火冒三丈,说:“你算什么东西?当年我名震江湖时,你还没出世哩!没电源,你能如此明亮吗?”路灯听了直咬牙,反问道:“说说你自己吧,没有太阳,你会发光吗?哈哈哈……”话刚说了一半,路灯忽然灭了,原来是停电了!正巧,又一片乌云出来散步,把月亮挡住了。于是大地陷入了一片漆黑……
【1】按时间先后顺序,把短文分为两段,用“∥”表示。
【2】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填上字母。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①路灯也亮了起来,像哨兵似的站在路边,给人们指路。________
②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吓得月亮赶紧躲了起来。________
③说说你自己吧,没有太阳,你会发光吗?________
【3】按要求改写句子。
乌云把月亮挡住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每天大黑骡子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仿写句子)
2.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改为反问句)
3.黄晓文正在奔跑。(扩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改为比喻句:
(2)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缩句:
(3)这种新型的“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缩句:
(4)因为噪音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修改病句:
(5)变色玻璃不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还能调节室内的光线。
修改病句:
(6)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仿写句子:
(7)须鲸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
改为“被”字句:
(8)松鼠的窝很舒适。松鼠的窝很安全。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9)这件东西让人很感兴趣。
改为反问句:
(10)小明对我说:“我也要像小红一样勤奋学习。”
改为转述句:
23、习作。两题任选一题。
(一)大胆想象二十年后我们家乡的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变化,把想象到的场景或者事件写下来,注意重点部分写具体。
(二)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围绕事物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350字。(注意;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学校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