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末明初,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倭寇”主要来自
A. 日本
B. 美国
C. 葡萄牙
D. 英国
2、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下列收集到的下图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手工业繁荣 D.大都闻名世界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4、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横线处应填入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 D.北宋建立
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C.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D.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6、下列史实不属于唐太宗政绩的是
A.大力改制创新,发展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B.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C.实行“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开明的民族政策
D.追求“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7、《宋论》中记载:“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其中“不杀士大夫”体现了宋太祖( )
A.重视武将
B.重视文臣
C.重视科举
D.重视农业
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C. 造纸术的改进 D. 书籍销售的扩大
9、下列人物中,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李清照
C.慈嬉太后
D.穆桂英
10、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11、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 赵普 B. 寇准 C. 宋璟 D. 史思明
1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 B. 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 巡游享乐 D.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13、下列相关内容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徐光启——《原本》——明朝 B.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朝
C. 宋应星——《天工开物》——清朝 D.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朝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
②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③山东、山西、江西、辽阳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④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班超经营西域期间,曾派人出使大秦,虽然未能成功,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这个人是
A.司马迁
B.甘英
C.张仲景
D.班勇
16、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
A.轻徭薄赋
B.知人善任
C.重视纳谏
D.加强中央权力
17、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清朝大臣胡中藻竟被杀,这件事属于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18、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它不仅包含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涵着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曲辕犁制成于
A.隋朝
B.宋朝
C.秦朝
D.唐朝
1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其南移最终完成于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北宋中期 C. 南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20、如果你是生活在北宋的一位城市居民,有一位乡村的亲戚来你家做客,在酒足饭饱之后,你打算带他去看武术、杂技和踢球等娱乐表演,应该去的地方是
A.早市
B.夜市
C.集市
D.瓦子
21、宋朝时,________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22、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1)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2)措施: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__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3、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赶走沙俄侵略者,保卫祖国边疆的皇帝是________。
24、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
25、雍正年间,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置________。
26、金朝灭亡后,________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27、顺治帝赐予西藏宗教首领达赖五世以“_________”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__________的册封。
28、________年10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29、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改国号为_____。
30、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明_____;清_____。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享誉世界。
(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____________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3)北京的_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恩格斯
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萍洲可谈》
(1)在我国,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什么时间?宋元时期火药武器有哪些?
(2)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分别发明于哪一个朝代?它们的发明有何意义?
(3)指南针发明于哪一个朝代?由什么人传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