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澶渊之盟
B.辽宋和议
C.宋金和议
D.宋夏和议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的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武则天
3、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设置( )
A.三司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盛京将军
4、下列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以长安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② 是为了加强东西交通而开凿
③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④ 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6、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2019年中国最重大的主场外交之一。回顾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中苏建交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B.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C. 唐太宗派大军打击东突厥 D. 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8、史学家钱穆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制度的特点是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考试公平竞争
9、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太平洋上三个美丽的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菲律宾。这是一次友谊、合作、开放的越洋之旅,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太平洋深处的延伸,是中国与亚太友好国家的又一次热情的拥抱!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下列有关元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B.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
C.1276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
D.元朝建立后,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11、17世纪末,沙俄妄图使准噶尔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不断给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提供军火和派遣特务,结果噶尔丹在内蒙古地区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噶尔丹这一行为表明了他试图( )
A. 维护民族团结 B. 制造国家分裂
C. 抵御外来侵扰 D. 归顺清朝统治
12、“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新罗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评价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其中在航海上改变世界的科技发明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14、754年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
A. 玄奘 B. 姚崇 C. 黄巢 D. 鉴真
15、“《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材料强调了“此项工程”
A.开凿的历史原因
B.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C.开通的历史意义
D.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16、陆游的诗《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使得“大散关”一举成名。这里的淮水至“大散关”是什么的分界线?
A.南宋与金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辽
D.北宋与西夏
17、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B.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C.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D.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
18、下列少数民族政权,是由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1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隋唐时期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20、“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位被西北地区各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成吉思汗
C.武则天
D.忽必烈
21、(1)隋朝的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等(_____)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
(2)唐朝的国势从(_____)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_____)的局面。
(3)在地方,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视他为(_____)。
(4)宋朝时,(_____)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宋时,(_____)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5)蒙古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完成的;元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
22、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清初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__。一切郡国大事都要经过________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目的:抑制________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3)措施:
康熙帝 | 设立________,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________。 | |
雍正帝 | 军机房 | 处理西北军务,后改名 |
________ | 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________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票拟),经皇帝审阅同意(批红)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________。________名存实亡。 | |
乾隆帝 | 直接废除________ |
(4)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________的设立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3、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24、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
2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________。
2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
27、________时,毕昇发明了________,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北宋时,制成了________,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8、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29、背景:辽太宗时,占领____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30、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____。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说出“史学两司马”的史学巨著。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因此,科举制度不但得到了唐代统治者,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