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延边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A. 北宋、东京

    B. 南宋、临安

    C. 北宋、四川

    D. 南宋、广州

  • 2、“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这是鲁迅对清中叶一位文学家的评价,认为其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该文学家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 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收集了以下图片资料。其中不符的是(  )

    A.唐招提寺鉴真像

    B.《大唐西域记》

    C.文成公主

    D.郑和下西洋图

  • 4、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 5、小明运用下面三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耕作技术的发展

    C.农业技术的改进

    D.制瓷技术的进步

  • 6、“洪武八年(1375 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一现象表明

    A.体现古代纲常伦理中的忠孝观念 B.皇权至高无上,臣民不得违逆

    C.严密的统治秩序与规章制度 D.中央集权下,臣民没有人身自由

  • 7、每一个王朝的起起落落都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下列哪一选项是唐朝和明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①政治腐败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农民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图是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公主同年所建的宫殿,他所迎娶的唐朝公主是:(       

    A.平阳公主

    B.尺尊公主

    C.文成公主

    D.金城公主

  • 9、如要写一篇有关“大唐盛世”的历史小论文,下列素材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凿大运河 D.文成公主入藏

  • 10、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想想看,其原因是什么(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较高的制糖技术

  • 1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是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唐朝 B.南宋 C.北宋 D.元朝

  • 12、建国以来,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那个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文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

  • 13、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A. 李清照

    B. 马致远

    C. 关汉卿

    D. 汤显祖

  • 14、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

  • 15、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许多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据此,右边清代《龙舟盛会图》描绘的是

    A.元宵节 B.端午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 16、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我国古代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和火器的发明

  • 17、七年级(1)班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了一场诗词比赛,其中有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书法等; 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位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关汉卿

  • 18、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撰,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皇帝也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

  • 19、如图两位同学辩论的话题是

    A.宋夏议和 B.辽金议和 C.宋金议和 D.宋辽议和

  • 20、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下列内容中属于此次会议作出的决定的是

    ①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②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④形成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西汉司马迁主编的《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被誉为17世纪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 22、________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2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 24、唐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 25、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 2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

    (1)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2)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被 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 (3)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明代的农业科学巨著是   

    (4)昆曲的传世之作是   

    (5)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书是   

  • 27、顺治帝赐予西藏宗教首领达赖五世以“_________”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__________的册封。

  • 28、宋朝海外贸易繁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________________

  • 29、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_____,南至余杭。

  • 30、郑和下西洋

    (1)条件:____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___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___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瓷窑。

    (1)如冰如玉的青瓷

    (2)类雪似银的白瓷

    (3)有别致美感的瓷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她在历史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 贡献是推动文化的发展…有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宣。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织不相失。

    ——杜甫《忆昔》

    (1)依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执政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执政思想实施的结果。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有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最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最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从材料三中找出最能概括当时引会风貌的诗句。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三位唐朝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上有何共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