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中外,维护国家统一为历代政府所重视,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2、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按号,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所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方式解放
B.“两个凡是”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3、“China”是中国古地名“昌南"镇(后改称景德镇)的谐音。而“China”在英语中的原意是“瓷器”,后来代指“中国”。这不能说明
A.中国瓷器是世界闻名的 B.昌南镇是我国重要的一座繁华都市
C.景德镇是我国重要的瓷器中心 D.中国瓷器在古代已是中国的重要象征
4、某事件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非进行单纯的商业贸易。该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5、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 西域、大食、波斯
B. 大食、波斯、新罗
C. 西域、日本、大食
D. 波斯、新罗、日本
6、唐章怀太子墓壁画,描绘了外宾受到唐朝官员接待,等候会见太子的情景。这反映了唐朝( )
A.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繁荣的对外贸易
C. 官员的奢侈风俗 D. 繁荣的社会经济
7、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C. 华佗——制成“麻沸散” D.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8、“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罗马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9、被各民族尊为“天可汗”的皇帝是指(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名人时曾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这里的“他”是指(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铁木真
11、清朝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重要表现是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东厂 C. 设立锦衣卫 D. 增设军机处
12、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13、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你拜谒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后人赞叹其统治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4、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
A.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 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 方便帝王游玩
15、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在“勾栏”里看《窦娥冤》 ④去“夜市”吃夜宵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东汉以前都在北方黄河流域,后来才逐渐转移到南方._____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长江流域.( )
A. 东汉末年 B. 隋朝 C. 唐朝 D. 宋代
17、有关下列“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①a朝代在581年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兴起于
A. 元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19、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京剧是在徽调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改进而形成的。京剧作为一个新剧种正式形成应该是
A. 雍正年间 B. 乾隆年间
C. 道光年间 D. 咸丰年间
20、以古代北京为都城的朝代有
①宋朝
②元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和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2、今天的新疆、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地区,_______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3、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_完成的。他于______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2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明朝时期昆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25、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的科技巨著是________。
26、小说和艺术
(1)小说:
①《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_____。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利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三国演义》是我国_____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②《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_____。书中以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③《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期,作者是_____。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____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2)艺术: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是_____,代表作《_____》,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7、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这三殿名称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故宫兴建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8、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9、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直接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30、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________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________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________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____镇;湖北的________镇在明朝中期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江宁、________、________、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________,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________、徽商等。____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________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________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________、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31、罗贯中 A.《红楼梦》
关汉卿 B.《窦娥冤》
吴承恩 C.《水浒传》
李时珍 D.《西游记》
施耐庵 E.《三国演义》
曹雪芹 F.《本草纲目》
32、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① 在战国称为司南;②北宋 发明 ③ ④东汉 改进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6世纪开始,中国文明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它先是主动与海外各国沟通,后来又走向保守,命令沿海人民不得下海,也不得与来华的番船交通。出海的舰船被搁置废烂,连航海图都被焚毁。在最后一次航行的一百多年后,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扰,澳门落入葡萄牙手中。
——摘编自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1816年英国派阿美士德为特使来华,根本目的是想打开中国市场,建立外交关系。由于双方因为是否跪拜而争论不休。由于阿美士德拒绝跪拜,嘉庆帝給英国国王颁发“敕谕”一封,拒绝了通商要求。嘉庆帝给英国国王的“教谕”中满是“天朝”“万国共主”“输诚募化”“恭顺之心”“倾心孝顺”“来朝”“向化”等词句。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历史的“转型”。举一例明朝时期与海外主动沟通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谁领导的抗倭斗争基本解决了“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扰”这一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嘉庆帝的国家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关系的政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