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统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唐朝书法名家辈出。具有端正尽美、雄浑敦厚的书法风格(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王羲之
3、公元589年,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A. 北周 B. 齐 C. 梁 D. 陈
4、《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也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与下图画面描绘场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契丹国的建立
5、《咏史》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面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唐太宗、武则天
6、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在商业活动中出现的新现象是
A.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形成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
①与吐蕃和亲 ②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玄奘西行天竺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8、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宋代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强干弱枝
B.守内虚外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
9、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它反映的现实是
A.活字印刷术的推广
B.清朝初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C.清朝时期文学艺术脱离广大民众
D.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10、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与友好交流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鉴真东渡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岳飞抗金
11、七年级历史社团在探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搜集到下列图片信息。这些信息反映清初统治者的“国之大计”是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C.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D.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3、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作一个抛物线形状(如图所示),那么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蕃会盟
14、著名抗金将领岳飞领导“岳家军”大败金军主力的地点是
A. 临安
B. 郾城
C. 大散关
D. 淮水
15、自西晋灭亡后,“天下丧乱,四海不一”。长期的分裂割据,使得“战争相寻”“书轨不同,生人涂炭”。隋朝仅用数月灭陈,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此判断隋朝统一的有利因素是( )
A.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广大人民向往统一
D.南朝陈政权的腐朽
16、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17、2020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日本迅速募集物资驰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捐赠的驰援物资包装箱上用中文写有“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托了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唐代,也有一段中日友好交往的佳话,它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
1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A. 岳飞
B. 戚继光
C. 文天祥
D. 左宗棠
19、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最终完成是在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20、下图所示是“蒙古统一”的相关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
蒙古统一 | ①时间:1234年 |
②统一者:忽必烈 | |
③目的: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 |
④影响:抹杀了民族特色 |
A.①
B.②
C.③
D.④
21、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22、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清朝政府设置______来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23、元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________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24、《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5、唐朝都城________规模宏伟,布局对称,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元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布局,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26、唐朝的制瓷业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明朝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__瓷器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27、明清时期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________。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是________。
28、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节日中,基本定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0、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开封东北的_________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_。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建立下列政权的少数民族
(1)辽_______
(2)西夏_______
(3)金_______
3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如图所示两幅图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
(1)材料一中两幅图反映的生产工具名称分别是 和 。
材料二 (宋朝)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3)材料三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