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嘉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灭亡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B. 西夏 C.  D. 蒙古

  • 2、阿保机把都城建在

    A. 兴庆府

    B. 上京临潢府

    C. 临安

    D. 开封

  • 3、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泉州 B.苏州 C.广州 D.景德镇

  • 4、唐朝皮日休曾这样评价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又云:“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这两句可见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   )

    A.基本持否定态度 B.基本持肯定态度

    C.否定肯定各半 D.态度不明确

  • 5、明代有部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下面的插图出自该部著作的是

    A. B.

    C. D.

  • 6、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朝建立的时间属于

    A.公元6世纪末

    B.公元6世纪初

    C.公元5世纪初

    D.公元5世纪末

  • 7、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A.安平桥 B.洛阳桥 C.赵州桥 D.卢沟桥

  • 8、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最大的不同是…(  )

    A. 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 政治比较安定   C. 经济繁荣发展   D. 国力强盛

     

  • 9、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10、学习历史要分清叙述和评论的区别,下列选项中属于评论的是

    A.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B.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C.鉴真第6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

    D.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1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观察下图可知,这是哪一国家与唐朝

    向中国深遣使节和留学生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引入中国先进的科技成就

    仿效唐朝建立政治制度

    频繁交往的有关记载

    A.新罗

    B.日本

    C.印度

    D.大食

  • 12、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朱元璋

  • 13、《唐摭(zhí)言》中记载,(唐太宗)见新进士鱼贯而出,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喻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反映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取士制

  • 14、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

    B.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 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

    D.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15、如图绘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与这幅作品的创作相关的史实是(     

    A.遣唐使来华

    B.金城公主入藏

    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行求法

  • 16、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28年

    B.29年

    C.36年

    D.37年

  • 17、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

  • 18、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了

    A.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

    B.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

    C.民族交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D.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 19、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属于宋朝采取的重文措施的有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创立殿试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大的一起冤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这一冤案得到平反。

  • 22、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771年,________率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23、( ) 是明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 ( )。

  • 24、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后来定都临安,史称____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______,双方以淮水至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一隅。

  • 25、雕版印刷术:我国在____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____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 26、建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年继承汗位。1271年,他改国号为____,次年定都于_____

  • 27、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_______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28、巩固: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____,统一南北币制和___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29、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通史。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

  • 30、读《明长城示意图》及ABC所示的内容,将ABC代码填在图中相应

    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明都城

    C. 鸭绿江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农业稳,天下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在漫长的农业发展史上一直是先民们的着力之处。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作品成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农学巨著不仅介绍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1)材料一记载了唐太宗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描述的“天下大稔”?

    (2)材料二所述的“粮仓”和“纸币”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变化”?

    (3)材料三所述的北朝和明末的两部农学巨著分别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