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晋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 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 3、某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宣传栏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下四个选项中,不符合主题的是

    A.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B.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C.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的文化

    D. 日本的遗唐使来华

  • 4、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 使用曲辕犁耕地

    B. 与曹雪芹共进午餐

    C. 使用筒车灌溉

    D. 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 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宋朝

    A.灿烂的文学艺术 B.丰富多彩的的社会生活

    C.发达的贸易往来 D.开明的民族政策

  • 6、《本草纲目》所载祛风湿药绝大部分来自植物药。这对我们治疗风湿病的指导意义是

    A.只有植物药才可以治疗风湿

    B.祛风湿药可在植物药中找寻方向

    C.风湿病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

    D.中医药学是医药学中最重要的学科

  • 7、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的书斋里有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包含的历史人物有

    A.刘邦、项羽

    B.项羽、勾践

    C.秦始皇、刘邦

    D.勾践、刘邦

  • 8、公元7世纪时,一位外国人非常羡慕唐朝发达的文化和佛教,制造了1000领袈裟,派人送给唐朝的僧人们。这些袈裟上绣着四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四句话被我国的一位高僧看到,非常感动,后来应邀前往该国。下列选项,正确反映这位高僧的事迹的是( )

    A.不畏艰险,前往天竺取回大量佛经。

    B.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为中国和新罗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D.把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传播到其他国家。

  • 9、下图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

    A.武则天 B.吕后 C.慈禧太后 D.冯太后

  • 10、如下图是一尊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该塑像曾回中国“探亲”,你知道这位高僧是谁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 11、《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     

    A.这项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B.这项技术发明于唐朝

    C.这项技术由毕昇发明

    D.这项技术由蔡伦发明

  • 12、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反映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被宋取代的政权是

    A. 唐朝   B. 后周   C. 后梁   D. 北周

  • 1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

    A.“诗仙”“诗圣” B.“诗仙”“诗魔”

    C.“诗仙”“诗史” D.“诗圣”“诗仙”

  • 14、高僧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四年多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十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

    A.鉴真 B.玄奘 C.马可波罗 D.慧能

  • 1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 1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代诗人皮日休肯定此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 17、文学作品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李白的诗歌特点是风格豪迈,浪漫,余元明快生动,下列说法中符合李白的是(     

    A.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的名句

    C.他的诗被后人称为“史诗“

    D.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 18、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

    A.   B.

    C.   D.

  • 19、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中福利增加了多少。——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这里“主要的政治”是指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 20、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削弱相权 B.发展科举制度 C.改革军制 D.消除割据隐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直接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 22、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

     

  • 23、清朝最有影响的剧种是________________

  • 24、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是________的诞生。

  • 25、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 26、填图题

    (1)请选出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流域的正确名称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永济渠——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图中编号1是一城市的名称,它是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3)图中编号2是一城市的名称,南宋时它叫做

    A.会稽  B.余杭  C.临安  D.南京

  • 27、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被称为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说的是_____

  • 28、统一蒙古的是__,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__

  • 29、清朝统治者以______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____________,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学说,继承历史文化传统。

  • 30、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唐朝时文学艺术多姿多彩,名家辈出。请列举出著名诗人、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各一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来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那些选拔人才的方式,当局者的随意性很大,常常着眼于当前利益。科举制则是常态社会发展的先进选人制度,突破了门阀的拘囿,一切以知识为标准,使统治层知识化,同时增加了民众与上层的亲和力及普通读书人的上升渠道。

    材料二英国在19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录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材料三据说,清末科举废八股改策论后,有考官出题日《项羽拿破仑论》,八股士子们皆不知拿破仑为何物,有文章云:“夫以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安有一破轮而不能拿哉!”底下说:“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匹夫亦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其力难施,其效不着,非知人善任之举也!”

    材料四我们无法期望科举制自动更新,最后只能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清末的退出与唐宋时期的成长、发展,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不能不思;科举的优劣,人们也不能不想。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在用人制度上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二说明了英国及欧美的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有着怎样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呈现了怎样的弊端?

    (4)试结合“科举的优劣”说一说带给我们怎样的深思。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