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流行“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原因是
A.尚武轻文
B.重文轻武
C.文武分途
D.外族入侵
2、“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
A. 拓印刻石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双色套印
3、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三国演义》和杂居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散曲
4、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严重侵犯了中国利益,助长了台独势力。元朝时台湾正式归属中央,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澎湖巡检司
C.御史台
D.台湾省
5、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6、下表是某同学整理中国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的提纲,其中填写在①处最合适的是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①
A. 军机处
B. 文字狱
C. 锦衣卫
D. 东厂
7、以下图文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加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开放与繁荣
8、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 ( )
…… | 13 世纪 | 14 世纪 | 15 世纪 | 16 世纪 | 17 世纪 | 18 世纪 | …… |
|
| A | B | C | D |
|
|
A. A B. B C. C D. D
9、“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明朝方孝孺的这句话反映的史实是( )
A.我国对外交往频繁,中外联系日益紧密
B.宋朝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民族融合,民族之间没有任何差异
D.宋元时,我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
10、宋朝时,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朝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市舶司
C.通判
D.广州十三行
11、他们以天真的童稚目光,好奇地观察和认识着变幻无穷的斑斓世界,用彩色绘制在陶器上,那艺术形象尽管简洁,充分再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句解说词里的“他们”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炎帝与黄帝
12、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 )
A.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B.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C.负责全国监察事务
D.掌管全国财政事务
13、王禹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李世民、魏征、“房谋杜断”、贞观之治等。据此判断,他想探究的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的治世局面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4、下图所示发明用于
A.耕作 B.灌溉 C.冶铸 D.防洪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东京的繁华
B.讽刺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一隅
C.讽刺金统治者醉生梦死
D.赞美临安的繁华
16、《蒙曼说唐:武则天》(如图)揭秘中国历史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主要是因为她
A. 替唐高宗处理朝政
B. 继承唐初的政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她是唯一的女皇帝
D.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17、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 秦灭六国
B. 隋灭陈朝
C. 西晋灭吴
D. 元灭南宋
18、《明史》记载,“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港……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这记述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遣唐使来华
D.戚继光抗倭
19、谚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皇帝骄奢 挥霍无度
B.吏治败坏 贪污成风
C.国库充盈 人民富足
D.国泰民安 经济繁荣
20、1949年6月19B毛泽东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亲笔信:"庆龄先生:……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此信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1、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2、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_______。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业生产,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
23、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24、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
25、1125年,辽被_______所灭,之后金发动了对_____的战争。
26、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____。
27、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同类机构_____。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9、京剧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________。
30、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追求______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_____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关的思想文化成就
(1)北宋毕昇发明的新技术_______
(2)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
(3)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_______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_______
33、某校历史老师在复习教学中创新作业主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整理、交流建构知识框架。以下是小叶和同学们的学习片段,请你与他们一起交流分享。
(片段一:小叶的成果展示)
(片段二:生生交流)
小叶的知识框架让同学们对“对外关系”专题有了宏观认识。但也有同学提出一些想法:
小陈同学:我还想知道对外交往和平方式中是否还存在其他方式。请举例说明。
小江同学:我不清楚对外交往中有关“战争”的史实。
小高同学:这一框架缺少对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片段三:史料研读)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
完成下列要求:
(1)仿照片段一中小叶的“知识框架”形式,构建关于“民族关系”的知识结构图。
(2)请你结合所学,代小叶同学分别解决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3)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