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却军五十里
A. 臣有大事但君不闻,是无君也
B.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C.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D.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在《水浒传》第一回中,街头帮闲高俅,因为( )技艺高超得到了端王即后来的宋徽宗的赏识。( )
A.制茶 B.酿酒 C.蹴鞠 D.围棋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 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我们有困难了,你们竭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他是我们单位前几年从外地招聘过来的一位人才,带领着一帮年轻人,奋战在生产一线,成绩突出,有目共睹。
C. 将士们在战场上历尽千辛万苦,南征北战,狐死首丘,每每想到这些,我心中总觉得有点不安,试问我们工作时能懈怠吗?
D. 以词为诗,苏东坡可是始作俑者,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词在宋代兴盛起来了,宋词成了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4、“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不包括?( )
A.欧·亨利 B.海明威 C.莫泊桑 D.契诃夫
5、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檀木 雕梁画栋 宽慰 敛声屏气
B. 纳罕 放诞无礼 绸缎 蘖根祸胎
C. 沾惹 娇生贯养 惫懒 懵懂顽童
D. 眉稍 瞋视有情 洗漱 行为偏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墨子肯定孔学有“当而不可易”的真理成分。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孟子·尽心上》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种损己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突显了墨子追求真善美理想的高贵品格。孟子对墨子精神的赞扬,影响深远。儒墨之学,各有所长,舍短取长,有助于把握全面真理和治国良方。
从公元前5世纪墨子推出《兼爱》等重要论文,到公元前3世纪后期墨家《墨经》六篇,历时近三百年的学理积淀,墨家学人从十多个角度,阐发“兼爱”学说的深层意蕴。墨家“兼爱”论题的论证,强调全人类的共同本性和爱的整体性、普遍性、彻底性、穷尽性、交互性、平等性与不可分割性,强调兼爱是人类善良的理想愿望和奋斗目标。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人,都包含在“兼爱”的范围。
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作为墨子“兼爱”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不符合宗法等级制的要求。“兼爱”理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亲亲尊尊”的“血统论”,是“中世纪”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坚决反对儒家“亲亲尊尊”的“血统论”,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尚贤下》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只凭血统高贵,治理国家,不通过学习,获得智能,“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就像叫哑巴当外交官,聋人当乐队指挥,必然越治越乱。
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辟”即驱除;屏除、排除。宋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诗说:“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伐木当代根,攻敌当攻坚。”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兼爱上》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墨子明说“爱父爱君”,从未提倡“无父无君”。孟子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率兽食人”,罔顾事实,不讲道理。
孟子的攻击,演变为“中世纪”两千年封建官方打压墨学的“霹雳”,汇聚为墨学中绝的强势外因。《四库全书》收入儒者著作,有二十四卷二十五处,长篇大论,恣意发挥,无限上纲,诬蔑“墨氏兼爱”,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认为洪水猛兽之害,见于一时,墨学兼爱之害,起于无形,遗祸永远。汉至清两千多年,封建国家机器汇聚辟墨洪流。孟子攻击墨子,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被视为对墨子的政治结论和人格定性定位,绝无翻案平反的一丝可能条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之中,儒学界把孟子辟墨奉为金科玉律、真理标准,是典型“以权威为据”和“以众取证”的谬误,充斥心理相关型和论据空缺型的诡辩。
在极端恶劣的政治语言环境下,若有人为墨子说一丝公道话,与儒家传统议论些微不合,即刻被株连定性为“异端邪说”,猛遭围剿挞伐。
(摘编自孙中原《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追求真善美理想,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孟子对墨子这种兼爱的人格精神表示推崇,对其精神的赞扬影响深远。
B.儒家提出的爱是以血缘亲疏不同而产生的有差等的爱,适应宗法等级制的要求,其“血统论”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
C.孟子认为墨家“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而墨家著作里提出的却是“爱父爱君”,由此可见孟子对墨学批评的理由并不充分。
D.孟子作为儒家的圣人,他的思想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墨子的批评,至今仍被认为是对墨子的政治结沦和人格定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通过对儒、墨两家发展过程、地位的变化及两者的相互评价的分析,认识到两者的辩证关系,并指出了对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B.文中墨子在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以哑巴当外交官和聋子当乐队指挥来说明儒家“亲亲尊尊”思想的可笑。
C.文中孟子“亲疏有别”的爱,与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句中由已及人的爱是一致的,都以血缘远近作为爱的出发点。
D.从文本来看,作者更倾向于对儒家的批判和对墨家的同情,特别对儒家创设舆论环境、打压墨家思想的错误做法进行了具体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先秦时期唯一能与儒家分庭扰礼的墨家学派,其创始人墨子也经历了南墨到儒、不断改变提升自己思想认识的过程。
B.墨家思想经过墨学后人不断地发展和积淀,最终提出兼爱的主张,指出爱与人的本性的关系和爱的范围。
C.宋代陆游认为孟子对墨家的批判击中了其要害之处,并指出了这是儒家思想最终战胜墨家思想而名扬天下的重要原因。
D.后世儒学界对墨家的批判都以孟子的观点为立论之本,将本家学派的权威观点作为论据,原因在于他们的盲从和无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一组连续的动作来表现主客的热情,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对主客的触动之大。与“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形成巨大反差,启示读者主客皆对音乐情有独钟。
(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谓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春半不还家。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
(2)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对此有直接描述: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表明自己作为布衣在乱世中的心志。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
(3)在《琵琶行》这首长诗中,诗人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海中所受的打击,发出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却“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大为不同。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简练优美的句子写出了山间四季之景让人乐趣无穷。其中,描写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1】结合上阕,概括词人“惨愁容”的原因。
【2】简要赏析下阕的“烟浪远,暮云重”。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注],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顿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緊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删节)
(注)寤生,难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B.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C.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D.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叔段,在兄弟之中年岁小,故称“叔段”。古时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
B. 辛丑,干支之一,古代常以干支纪日,从甲子开始到癸亥,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C. 黄泉,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玄地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
D.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传,指为人物作传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其母,因此姜氏不喜欢他,想立另一儿子共叔段为君位继承人。尽管她急切地向武公请求,但武公没有答应。
B. 共叔段在自己封地京城,修治城郭超过先王规制,并贪得无厌,不断侵占他地,竟至偷袭郑都,结果被庄公击败。
C. 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再取之,说明庄公颇有谋略。
D. 庄公粉碎共叔段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与其母相见,不久就后悔,后经颍考叔出谋划策与母相见,说明孝在当时是受推崇的美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4、作文
有人说:你简单了,这个世界也就简单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就此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