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永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宋史·何铸传》记有一事:“秦桧力主和议,大将有战功,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已,欲除之。”其中“大将”应该是指(     

    A.寇准

    B.岳飞

    C.苏轼

    D.毕昇

  • 2、耳熟能详的“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生产刀具的“夹钢”“贴钢”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早在明朝的一部科技巨著中就有记载。这部巨著是

    A.《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 3、宋朝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也使得城市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城市中有固定的娱乐场所

    A. 茶馆

    B. 戏院

    C. 瓦舍

    D. 乐园

  • 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京剧中脸谱与人物形象息息相关,红脸一般代表侠义忠心,黑脸一般代表忠耿正直,白脸一般代表阴险奸诈,紫脸一般代表刚正威武。戏剧中曹操经常被描绘为奸猾狡诈且生性多疑。据此判断,曹操的脸谱颜色应该是

    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紫色

  • 5、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目睹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③买到越窑烧制的白瓷  ④欣赏到欧阳询的书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6、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下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 7、西安市我国著名的“十三朝古都”。许多朝代都在西安定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下列哪个朝代没有在西安建都( )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 8、“对食不能餐(面对饭食吃不下),我心殊未谐(心中忧愁睡不安。眇然贞观初(贞观年间但回想),难与数子偕(贤臣良相皆不见)。”从杜甫写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这几句诗里,可以看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B. 唐太宗推行革新措施

    C. 唐太宗善于选人用人

    D. 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

  • 9、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亡于

    A. 政治腐败

    B. 民族矛盾

    C. 外敌入侵

    D. 农民起义

  • 10、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遍布各个街巷,瓦子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关于“瓦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于繁华的大都市   B. 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

    C. 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D. 市民买卖的固定店铺

  • 11、《礼记·礼运篇》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情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情景”的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度 C.禅让制 D.井田制

  • 12、宋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海路的航线远至(  

    A.日本和高丽

    B.东南亚

    C.印度

    D.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 13、“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上述内容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重视经济 B.注重文教 C.唯才是用 D.善于纳谏

  • 14、下列有关宋朝经济发展史实,叙述最为准确全面的选项为(     

    ①由越南传入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广州、 泉州、明州的造船业, 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是闻名于世的大商港。

    ③当时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商业贸易繁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 15、据史料记载,日本官方曾派出遣唐使十余次,其目的是(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加强中日之间的友谊

    C.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D.求取佛经

  • 16、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A.重文轻武 B.“吏强官弱” C.“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D.官、职、差道分离政策

  • 17、工具的改进能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下图应是唐朝时期发明的( )

    A.铁锹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 18、明朝科举考试题目要求必须来自(     

    A.四书五经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 19、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国家统一   B. 发展生产   C. 开凿运河   D. 加强中央集权

  • 20、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八大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中国八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决定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战国初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

  • 22、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

    (1)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2)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3)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________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

  • 23、

     

  • 24、读《元代大运河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洛阳

    B.刘家港

    C.直沽

  • 25、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________(写清X年X月X日)地点________

     

  • 26、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朝的第二个皇帝____,好大喜功,不恤民力,有纵情享乐,奢侈无数。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又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____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2)灭亡:____年,隋炀帝在____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 2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 28、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B.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

    C.元朝时期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D.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E.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 29、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时的珍贵文献。

  • 30、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由________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的口号。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徐敬业起兵造反之前,有位叫骆宾王的文学家为他起早了一篇檄文。骆宾王在檄文中极力申讨武则天的罪行,辱骂武则天的身世,武则天读了檄文之后感慨不已,惋惜的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1)材料反映出武则天什么治国理念,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武则天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重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2)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该事件推动了中日文化的友好交往,将中国先进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文学、绘画、书法等技术知识传播到日本。郭沫若先生曾写诗这样描述该事件的中心人物: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筹划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任务一 (制作卡片——感悟人物精神)

    1)一组的同学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请你从中任选一幅,和他们一起制作学习卡片。

    任务二 (欣赏诗歌——见证历史兴衰)

    2)二组的同学们整理了下列唐诗中的名句,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下列唐诗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唐朝的

    任务三(阅读材料——体会中国智慧)

    3)三组的同学们搜集了下面一段材料,请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的科技发明使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任务四(展示图片——感受华夏之美)

    4)四组的同学们整理了下列建筑资料,请你任选其一简要介绍。(介绍该建筑的的结构特点、功能、地位及象征意义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