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首诗描述的哪一事件后的情景( )
A.赤壁之战
B.隋朝灭亡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耻
2、下图该桥由隋朝工匠李春所设计,其有“百尺长虹横水面, 一弯新月出云霄”的美称,此桥即
A.玉带桥
B.卢沟桥
C.泸定桥
D.赵州桥
3、宋代,城市达到了一个高峰,开辟了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史的新阶段。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贸易区域受限制,只能在商业区里贸易
B. 商家可沿街设铺
C. 有娱乐场所瓦舍勾栏
D. 出现夜市,贸易时间没有限制
4、如下图连接大运河最北端的城市是( )
A.涿郡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5、如下图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历史时期依次是
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B.秦汉时期、唐朝中后期、北宋
C.唐朝中后期、南宋、明朝
D.五代十国时期、北宋、清朝
6、人们誉称的“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其中司马光所著的是( )
A.《史记》
B.《论语》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7、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③元朝回族的形成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对历史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C.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的单元,下列选项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与统一 B. 政权分裂与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近代的前夜与盛世危机
10、“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节度使
B.通判
C.御史台
D.枢密院
11、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光武中兴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2、以下一组数据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某一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C.汉唐时期的民族大交融
D.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13、隋炀帝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了全国 B.考试选拔人才 C.开通大运河 D.三次征辽
14、有人说:“秦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纵观历史,秦朝最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西汉
B.隋朝
C.西晋
D.唐朝
15、和南宋长期对峙的金国,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女真
B.契丹
C.党项
D.蒙古
16、下面四位人物中,生活在北宋,编写出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的是哪一位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17、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了实现对广阔疆域的管理,元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
18、下图是河北省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浮雕,其中展示了箜篌、筚篥、琵琶、笙、方响、答腊鼓、拍板等乐器,这些乐器集齐了我国汉族、少数民族的不同风格,该浮雕能够体现出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开放的对外政策 D.民族的文化交融
19、魏征曾经对唐太宗说:“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接受劝谏:而且到了环境安乐的时候,就必定会宽松懈怠,使劝谏的人心怀恐惧,从而导致灭亡。”可见魏征提出的主张是
A.居安思危
B.重视农业
C.任用贤才
D.轻徭薄赋
20、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21、战国初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
22、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
2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_____矛盾逐渐突出。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4、宋朝的_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息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巩固;清朝的______政策造成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5、(1)观察上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明长城西起点:嘉峪关
B.明长城东部重要关城:山海关
(2)根据上面下图分析,明长城的修筑有何重要作用?
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
27、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1644年,清朝统治者顺治帝进入_____。
(2)清军消灭残余势力,建立起_____。
2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_______完成。
29、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了浪漫情怀,他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30、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的工匠________。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32、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唐朝的全盛时期是________。
(2)使辽与北宋边疆保持和平的盟约是________。
(3)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33、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中产阶级。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海上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东京梦华录》
(3)据材料三及所学,与以前相比,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