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长江的风采:“你用纯洁的清流,______________;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________。”饱览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夕阳也渐渐______________,变得温和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失去了原色,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醺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国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化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渔歌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浓郁春景的风景图;《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墨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高尚的情操。《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里面有许多引导学生的名言,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孔子对学与思的独到见解。
2、辨字组词。
崖( ) 歇( ) 淘( ) 摩( ) 挺( )
涯( ) 遏( ) 陶( ) 摹( ) 铤( )
3、语文与生活。
1.习主席在讲到变革创新时,引用了《淮南子》中的一句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说明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临近毕业,我想用杜甫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老师对我如春雨般潜移默化的教育。
3.“十七年前,高山屹立,阻断非典病魔;十七年后,宝刀未老,阻击新冠肺炎。幽幽兰香,虽深藏谷中,却不减其芳华;巍巍南山,常刚毅沉默,更添一分执着。面对疯狂肆虐的病毒,兰香依旧,带来希望;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南山挺立,不畏艰难。兰,因其清幽坚守而受人尊敬;山,因其挺拔苍翠而令人敬仰。”
从__________这些关键词我猜出抗疫英雄人物名字是_________。从__________这些关键词我猜出另一个抗疫英雄人物名字是_________。
4、《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体现了两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的态度。
5、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孩子们没有鞋穿, (_________) 冬夏 (________)光着脚跑来跑去。
2.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 (_______)走进来,(__________)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
3.他仿佛(_________)在给人,(_________)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4.妈妈还没有回来,(_________)等着挨饿,(_________)自己动手做饭。
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C.“闲”的意思是空闲。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7、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十五夜:元宵节的晚上。
D.栖:鸟停在树上。
【2】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1】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风滚草的坚持
每当秋季来临时,非洲大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草球在滚动,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那么,这些草原上的“流浪汉”为什么要到处滚动呢?植物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些“旅行家”是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那么,它们是怎么实现滚动的呢?原来,每到秋天时,它的枝条便向内卷曲,使整个植物体变为球形,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弱,经大风一吹或被动物一碰,靠近地面的茎便被折断,植物体脱离根部而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一位植物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他想试一下,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他做了一个实验。他用套管把风滚草枝条束缚住,不让它弯曲,然后观察它的变化。不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测试,风滚草脆弱的地方已不在茎的基部,而是在每一截套管的顶端,科学家断定,这是风滚草为了支撑枝条持续生长,又要时刻准备折断所做的自我调整……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呢?
【1】风滚草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
A. 枝条卷曲 B. 茎的基部 C. 根的弯曲 D. 叶子的卷曲
【2】从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什么( )
A. 风滚草是靠风滚动的。
B.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风滚草。
C.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
【3】认真读一读画“ ”的句子,它是什么句式?( )
A. 设问句 B. 陈述句 C. 疑问句 D. 反问句
10、阅读感悟。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夜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锐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1】本文讲的是 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实验,发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 来 、 !
【2】联系上下文,“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中的“事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段内容,说说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学习了斯帕拉捷的故事,我想说:“好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复制偶像
1941年,他出生于日本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常带他玩,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的“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当一名建筑师的理想。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只好放弃了大学梦。后来他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建筑师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大建筑师独特的设计风格所吸引。但是,他太贫穷了,根本没钱买书,只好饿了几天的肚子,才攒够钱买下了这本书。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旅游”,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于是,他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旅游”了,但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又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朋友告诉他:“做拳击手可以赚钱,还有机会出国比赛。”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去。
从1962年开始,他遍游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在漫长的旅行途中,全世界的建筑杰作都跳到了他的眼前,成了他活生生的老师。
1969年,他回到日本,开设了一家建筑事务所。但在日本这个学历至上的国家,不仅没人承认他是建筑师,反而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建筑师?”面对质疑,他没有退缩,经过整整7年的不懈努力,他设计的一处建筑让他在建筑界崭露头角,他的事业也由此走向了成功。
此后,又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奋斗,他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87年开始,他先后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1995年,他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后来他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一起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他就是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1)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 )
(2)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
【2】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说说安藤忠雄从柯布西耶的书中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
【3】文中安藤忠雄采取的“迂回的策略”指的是什么?______
【4】根据第六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安藤忠雄最终取得了哪些成就?(每条不超过15个字)
(1) |
|
|
| ||||||||||
(2) |
|
|
| ||||||||||
(3) |
|
|
|
|
|
| |||||||
(4) | 被 | 誉 | 为 | “ | 清 | 水 | 混 | 凝 | 土 | 诗 | 人 | ” |
|
【5】读完本文,你从安藤忠雄的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______
12、阅读短文。
公德
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和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沙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申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⑩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1】填空。
(1)选文第⑨自然段将新加坡和纽约地铁对比,意在揭示_______________(限制在10字以内)的道理。
(2)选文第⑩自然段画线句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语: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选文第⑧段中的“我”是有公德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何为公德?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德?(请提出两个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温暖的雪书
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咋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惊呼。
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趁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提醒和问候的,是大家的安全啊。一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
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的,留在了我的心里。
【1】文章以“温暖的雪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解释“慢”字所蕴含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补充最后一自然段中“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突出表现了正月初一________的特点。
【2】读选段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正月初一这天人们的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9、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缩句:
改为反问句:
(2)拉骆驼的说,它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改为语言描写的句子:
(3)爸爸想了想,笑着说:“也许你的想法要美些。”
改为转述句:
(4)《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修改病句:
(5)春天的早晨时最美好的季节。
修改病句:
(6)小宁整天好吃懒做,虚度光阴,我会用 劝他。(写《偶成》中的名句)
(7)与“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流成河”相关的名句是
。
(8)花园 像 我们 美丽的 大 一个 的 校园
把上面的词语合并成一句通顺的话:
(9)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
②(指很自豪)
21、语言表达。
认真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按要求完成习作。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要求:①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读后感。②重点写出自己感受,不宜过多重复寓言故事的内容。
③不要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④题目自拟。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