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伊犁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辽国,辽道宗曾握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这则事例可用于解释(     

    A.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

    B.澶渊之盟的消极后果

    C.宋辽之间的敌对关系

    D.辽国社会的发展水平

  • 2、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标志是

    A.陈桥兵变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 3、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事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 4、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A.隋朝大运河

    B.秦朝万里长城

    C.战国时期都江堰

    D.汉代丝绸之路

  • 5、某学校七年级一班要出一期板报,主题是“领先世界的宋代科技”,同学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内容要求的是(   )

    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③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④发明了枪炮的始祖——交火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6、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7、唐代郑棨的《天开传信记》记载唐玄宗小时候还是皇太孙时,曾经在朝堂上斥责权倾一时的武攸暨,武则天对此惊叹道“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但唐玄宗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④是一次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8、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这首诗的作者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是(  )

    A. 安禄山 B. 史思明 C. 黄巢 D. 朱温

  • 9、小明为了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A.《史记》 B.《汉书》 C.《贞观纪要》 D.《战国策》

  • 10、两宋海船业的发展远超同时代的诸多强国。据朱绍侯等人编著的《中国古代史》介绍:“宋真宗时,(海船)年产量2910多艘。”“宋徽宗时造了两艘大海船……载重量约为1100吨。”宋海船上还配备了在天气阴晦时专门的导航器具,名为(       

    A.四分仪

    B.六分仪

    C.水寻尺

    D.指南针

  • 11、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子会做,后半辈子不会做。”说“前半辈子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A. 贞观之治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开元盛世

  • 12、在中国古代,皇帝和大臣特别是宰相的关系非常微妙,也很有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1有一位皇帝善于纳谏,将大臣比作帮助自己“明得失”的镜子。他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2有一位皇帝,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后来宠信宰相,疏于朝政管理,导致地方叛乱,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他是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宋高宗 D. 明成祖

    3多数皇帝对宰相不放心,千方百计削弱宰相权力。有的是拼命增加率相职数,让宰相们互相牵制;有的是认为宰相不靠谱,干脆把宰相一职废掉。其中,“拼命增加

    宰相职数”的是

    A. 隋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4为了监视大臣动向,防止大臣谋反,有些皇帝还组建了特务机构。下列机构中,属于特务机构的是

    A. 节度使 B. 转运使 C. 锦衣卫 D. 军机处

    5南宋时期大量商船远赴重洋,与下列哪一.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关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蒸汽机

    6在“南海一号”清理的文物中,可能包括

    A. 玉米 B. 瓷器 C. 京剧脸谱 D. 乾隆通宝

  • 13、造成安史之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B. 边镇势力过于强大

    C. 唐玄宗政治腐败的后果

    D. 任用安禄山为节度使

  • 14、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隋朝开凿运河 B.古代民族政策

    C.唐朝“贞观之治” D.北宋灭国南迁

  • 15、“两邦世代称盲圣,六犯风涛誓舍身。同天风月启诗情,招提境,神往奈良城。”这是当代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1907年—2000年)的一首词,词中反映的是

    A.鉴真东渡

    B.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游

    D.唐和新罗关系

  • 16、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

    A. 北宋前期   B. 北宋后期   C. 南宋后期   D. 元朝后期

  • 17、七年级某班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民族融合

    C.宋代国家统一

    D.民族政权并立

  • 18、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 19、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 使其互相牵制

    B. 控制军队的调动

    C. 防止武将专权

    D. 战场布局需求

  • 20、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吐蕃   B.   C. 西夏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_______完成。

     

  • 22、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

  • 23、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

  • 24、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________一带的__________________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_________的《________》,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 2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755-763年的________

    (事件)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 26、唐朝灭亡: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 27、今天的新疆、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地区,_______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28、要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________

  • 29、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著作

    李时珍

    《①》

    宋应星

    《②》

    《农政全书》

    《红楼梦》

    沈括

    《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的代表作——

    (2)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系统总结的作品——

    (3)李时珍的代表作——

    (4)吴承恩的代表作——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