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当时中央政府对其行使管辖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3、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
A.江苏南京
B.江西景德镇
C.河北保定
D.浙江杭州
4、由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生动讲述了岳飞的传奇故事。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北宋著名将领
B.是抗辽名将
C.曾取得郾城大捷
D.牺牲于战场
5、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宣读祭文。下列选项不应出现在祭文中的是( )
A.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B.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C.仁为己任,见利思义
D.民族同心同德,华夏声威远扬
6、这项政策防止了将领武装割据,但导致了宋朝对外作战时屡战屡失败。这项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B.休养生息
C.重文轻武
D.闭关锁国
7、“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梅花岭上有一位扬州英雄的衣冠冢,他是( )
A. 文天祥 B. 李庭芝 C. 岳飞 D. 史可法
8、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 明神宗20年不上朝听政
B. 政府巧立名目加派赋税
C. 1627年陕北大早,官吏照旧催逼税粮
D. 皇室、贵族、官僚等大量侵占民田
9、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它正式创立于( )
A.汉武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10、下面四部著作,有一部和其他三部明显不同,这一部是
A. B.
C. D.
11、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苏轼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辛弃疾
12、右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礼乐文明的确立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农牧文化的交融
13、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相传原意为瓷器,而今位于遂宁市区的四川宋瓷博物馆更展现出宋代瓷器的辉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外国人原以为中国就只有瓷器一种物产
B.宋代的制瓷业重心是邢窖和越窖
C.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D.浙江哥窖烧制的唐三彩和冰裂纹瓷器是瓷器中的精品
14、“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地方实行郡县制,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15、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军入关后确立对全国统治的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
D.康熙
16、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为后世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请问他是( )
A.张骞
B.司马迁
C.成吉思汗
D.文天祥
17、下列有关古代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朝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B.隋朝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会通河四段
C.赵州桥是唐朝时由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著名桥梁
D.明太祖朱元璋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的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
18、下图为我国古代群众在“瓦舍”中听书的场景,“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 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 明清工商业繁荣
19、2018年全国各省份第一季度GDP增速排名中,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均超过两万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这种现象最早确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20、坐落于承德的著名的“外八庙"和避暑山庄修建于康熙、乾隆时期,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的建筑特色。乾隆帝曾在此接待过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湿巴锡,这说明“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当时( )
A.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B.强化了明朝君权
C.发挥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D.抵御了侵略
21、指南针发明与改进: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
22、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和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3、明代中期,吴承恩创作的《______》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清代的戏曲艺术进入更为繁荣时期,最有影响的是______和京剧。
24、《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是 ____________ 。徐光启所著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树艺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该书是 ____________ 。
25、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___________,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6、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__;清朝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28、读《唐朝时期边疆各组分布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敦煌
B.安西都护府
29、581年,北周外戚________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30、唐朝贞观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被称为“________”。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灿烂辉煌。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
33、“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元代内地的建筑技术、造船技术、陶瓷工艺、雕版印刷技术及器材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西藏,对藏族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元朝统治西藏:万里雪域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材料二: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藏自身也在这200多年的安定中,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莫定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藏在线·清朝时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管辖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名称,指出元朝有效管辖的历史影响。
(2)结合课本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
(3)元朝与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