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来唐
2、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高祖 D. 唐太宗
3、下边所示文物分别是“唐舞马衔杯银壶、唐三彩女俑”,它们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4、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下列治世由唐玄宗开创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5、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开通大运河
B.灭陈后统一全国
C.建立了隋朝
D.出现“开皇之治”
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下列关于宋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稻在宋朝居于粮食产量的首位 B.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C.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D.大都是世界上第一大商业都市
8、《元史》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反映的了元朝
A.疆域辽阔
B.驿路畅通
C.人口众多
D.社会安定
9、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②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
④远洋航海能力大为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下图中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以长安为中心
B. 它从605年起开始兴修
C. 它全长2800多千米
D. 它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五大水系
11、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和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A. 唐太宗
B. 宋高祖
C. 乾隆帝
D. 康熙帝
1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13、自古以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文山壮族都会用染色糯米饭来祭祀祖先,这也证实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追根溯源,在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4、《国宝档案》栏目是央视第一次以电视栏目的形式为国宝级文物重器进行揭秘建档。下列文物归档清朝的是
A. B.
C. D.
15、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灿烂的一页,下列著名书法家中不属于唐朝时期的是( )
A.王羲之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欧阳询
16、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岳飞抗金 B. 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 C. 戚继光抗倭 D. 设置台湾府
17、“元有天下……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元朝中外交通发达 B.元朝疆域广大
C.元朝人口较少 D.元朝民族关系融洽
18、下列科技成就,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19、明朝修建的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个部分组成。北京城的核心是( )
A.宫城
B.皇城
C.内城
D.外城
20、为了解决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与分歧,加强团结与合作,周总理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某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A.“求同存异 ”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 D.平等互利
21、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2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___;明朝长城西至_______。
2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24、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由于地方势力的加大,形成唐末_____的局面。
25、清朝由朝廷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
26、唐朝末年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王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27、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建设。
(1)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28、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在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请根据所学史实查缺补漏。
明朝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中心是________。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到________,总长万余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明朝因为经济繁荣,国力________,1405—1433年明成祖派________率领船队________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29、明朝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__________,法纪松弛,各级官吏___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
30、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概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啊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
耕地面积增加 | 到________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
兴修水利 | 对________、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________ |
庄稼种植 |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经济作物种植 | ________增加,棉花、甘薯、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________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她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她密切了汉藏交往的基础,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3、习近平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材料二:
(2)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写出②会议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