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示反映唐朝中央官制的是( )
A.
B.
C.
D.
2、抓事件共性,解历史主题,是我们在比较学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郑和下西洋、明朝外国贡使入贡,外国传教士来华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封建君主专制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抗击侵略的业绩
3、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1068-1123年)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
A.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B.金灭辽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C.仿照中原王朝制度
D.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几句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下图所示的是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北京城的设计布局意在突出( )
A.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 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 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 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6、下列属于对外交往的事件有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岳飞抗金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8、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宰相(或称“丞相”)一职,最后被废止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率以功,起行阵列为王侯着,皆除节度使。”反映了唐朝后期的什么现象
A.朝廷腐败 B.经济衰退 C.藩镇割据 D.国家繁荣
10、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①②③应依次填写
朝代 | 在位皇帝 | 盛世名称 |
① | 杨坚 | 开皇之治 |
唐朝 | ② | 贞观之治 |
唐朝 | 李隆基 | ③ |
A.隋朝、李世民、贞观遗风 B.唐朝、武则天、贞观遗风
C.隋朝、李世民、开元盛世 D.唐朝、武则天、开元盛世
11、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B.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C.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D.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1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掌握军权
B.集中行政权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
13、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元朝 ②创立行省制 ③灭亡南宋 ④废除丞相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4、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窦娥冤》 B.汤显祖——《西游记》
C.吴承恩——《牡丹亭》 D.李清照——《红楼梦》
15、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郑军大败,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此事最准确的历史评价是
A. 康熙帝维护了国家统一 B. 清朝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区域
C.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D. 清军驱逐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16、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西藏敌对分裂势力
17、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制度有( )
①行省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 ④廷杖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18、下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现象。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是( )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棉纺织业兴起 ·江西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瓷都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9、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A.农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三大改造在全国展开
20、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隋炀帝在位时开凿
B. 以洛阳为中心,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 东北通涿郡,东南到余杭,从北到南分为四段
D. 它的建成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
21、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22、明代中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3、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_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一带。
24、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 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________,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________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2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________的统治。
27、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隋朝打破了世家门阀独揽政权的局面,开创了(________),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隋唐时期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革新措施是(_______),此举大大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水平。
(3)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________)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4)元朝时某项制度影响深远,今天的安徽省就受此制度影响,这项制度就是(_________)。
28、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_____ 和徽商。
29、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0、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的基本内涵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振兴、_____________。实现它的途径是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弘扬__________________,凝聚中国力量。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32、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灿烂辉煌。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及其作者。
33、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方镇太重,君弱臣强。今所以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自(宋)《续资治通鉴长篇》
(1)依据材料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太祖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铜板”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图二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出现在中国哪个地区?根据图三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