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清朝时,蒙古族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皇帝   B. 康熙皇帝   C. 雍正皇帝   D. 乾隆皇帝

     

  • 2、“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是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 3、下图为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该碑证明了(  )

    A.唐朝时和西北民族的关系友好 B.唐朝时和东北民族的关系友好

    C.唐朝时和西南民族的关系友好 D.唐朝时和东南民族的关系友好

  • 4、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取消了门第限制,扩大了取士范围,无论身份如何,只要稍具文墨就可应举。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宋代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

  • 5、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A.开凿大运河

    B.隋朝统一全国

    C.唐朝的建立

    D.贞观之治

  • 6、在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下列哪两个民族的友好交往( )

    A.彝族与白族

    B.汉族与维吾尔族

    C.汉族与彝族

    D.汉族与藏族

  • 7、下图中①、②处所示的政权名称分别是

    A.金、西夏 B.南宋、西辽

    C.西夏、南宋 D.南宋、金

  • 8、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县制

  • 9、宋太祖及其后继者为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实施的统一方针是

    A.先北后南

    B.先东后西

    C.先南后北

    D.先西后东

  • 10、唐朝最具代表文明中外的的陶瓷工艺珍品是

     

    A.

    B.

    C.

    D.

  • 11、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光启

    D.贾思勰

  • 12、端午节到了,青青想到山上采些艾草(一种中药),她应查阅的著作是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水经注》

    D. 《缀术》

  • 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4、《红楼梦》将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市民生活以小说的形式进行了描写,内容丰富 ,详实,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1《红楼梦》中,作者多次提及清朝最高统治者巡视江南的故事。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清朝建立者属于同一民族的是

    A. 吐蕃 B. 西夏 C.  D.

    2下列回目标题,出自《红楼梦》的是

    A.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B.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C.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D.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3《红楼梦》中记载了20多处中医方剂,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医药学修养。中国古代对中医药物、药方介绍最为全面的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4《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中医药介绍的1/1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医祛病除根,治疗效果好 B. 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方医学交流

    C. 西医打针、手术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 西医治疗效果差,受到人们抵制

  • 15、下列少数民族中,定都兴庆府,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并创制了本民族文字的是

    A.党项 B.匈奴 C.女真 D.契丹

  • 16、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控制军队 C.钳制思想 D.提高办事效率

  • 17、下列四种工具中,属于唐朝时发明的灌溉农田工具的是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水排

  • 18、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 开元盛世   B. 安史之乱

    C. 唐末农民战争   D. 武则天统治时期

     

  • 19、“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 20、霸占澳门3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

    A.俄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朝时,________的设置是台湾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 22、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________

  • 23、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明朝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____________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

  • 24、李白生活在________时期,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被称为________

     

  • 25、相关链接,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1)她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_______

    2)唐朝诗坛名家辈出,享有“诗仙”美誉的是:_________

    3)编写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记载历代王朝兴衰得失:_________

    4)《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著作,其作者:________

    5)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艺术形象的文学家:___________

  • 26、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这三殿名称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故宫兴建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 27、鉴真东渡

    (1)概况: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2)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________、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28、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严格限制________

    (2)过程:

    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强迫________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不准商船、渔舟出海

    ②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________、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积极影响: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当时的西方国家先后进行________革命和________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________的机会,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29、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________,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________”罪名杀害了岳飞

     

  • 30、_______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3)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契丹”——

    (4)他是党项族人,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

    (5)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建立金朝——

    (6)继承汗位,建立元朝的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材料二  台湾者,海中荒岛也……后为红夷所夺,筑城数出……成功往攻台湾,至澎湖,适遇水涨,竟以船舶渡之,直抵城下……红夷乞降,遂以大舶迁国。

    (1)材料中的“贵国”和“红夷”指的都是哪一国家?它是何时据台湾的?

    (2)材料一中的“余”“我”指的都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他?

    (3)“台湾”是何时归“我”的?此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