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琼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 金统治者   B. 辽统治者   C. 西夏统治者   D. 元统治者

  • 2、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在宋辽、宋夏关系中表现为(  )

    A.防御求和

    B.被动挨打

    C.战无不胜

    D.割地赔款

  • 3、假如你穿越回到了唐朝长安生活,你想买东西,那应该去(       

    A.坊

    B.市

    C.勾栏

    D.瓦子

  •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工作胜利完成。这一文件的通过主要在什么会议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四中全会

  • 5、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有如下一组图片,该展厅的主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交融

  • 6、明朝时,郑和能够完成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A.国力强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造船技术高超

    D.地理和航海知识的丰富

  • 7、唐朝长安城内“市”的职能是

    A.商业区

    B.娱乐区

    C.住宅区

    D.宗教区

  • 8、明初洪武年间,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皇帝就知道宋濂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酒菜。皇帝是通过哪一机构知道这些细节的(  )

    A.御史大夫 B.通判 C.锦衣卫 D.五军都督府

  • 9、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 10、1127年北宋灭亡。这个时间可以表示为

    A.公元11世纪前期

    B.公元11世纪后期

    C.公元12世纪前期

    D.公元12世纪后期

  • 11、“这一表演艺术在明朝万历末期就日趋成熟,其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以上描述的是

    A.昆曲 B.古典小说

    C.京剧 D.琼剧

  • 12、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 13、下面是蒙古钱币,钱币中人物的贡献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正式定国号为元

    ④灭亡南宋,统一全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4、被视为中国的“国粹”,有“国剧”之誉的剧种是

    A.昆曲 B.京剧 C.秦腔 D.徽调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内容摘自

    A.《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在(       

    A.元朝

    B.宋朝

    C.唐朝

    D.隋朝

  • 1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是针对哪一领域提出来的

    A.学术艺术

    B.体育卫生

    C.国防科技

    D.文化教育

  • 18、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材料所反映现象的背景是(     

    A.唐朝人大多没见过世面

    B.唐朝经济繁盛,人们生活奢华

    C.北宋沈括看不起唐朝人

    D.北宋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朝

  • 19、“打虎”“拍蝇”“猎狐”这些出现在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新名词,主要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 20、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当上北宋的皇帝,黄袍加身的地点是在

    A.汴京

    B.长安

    C.洛阳

    D.陈桥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都城__________,元朝都城__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22、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_________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 2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 24、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 25、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6、金灭辽:1125年,_____灭亡。

  • 27、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 28、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________

  • 29、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 30、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宋代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 北宋王朝建立后,在东北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宋与辽、西夏曾多次发生战争,最终达成和议,维持和平相处……南宋建立之初,金军多次南侵,遭到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宋将岳飞等也曾北伐,收复了一些失地。公元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官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四  18世纪初,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材料一中的“蕃”是指我国古代哪个民族政权?“弄赞”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两宋与其它少数民族政权达成的和议有何共同之处?出现这种局面与宋朝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3)写出具体史实说明“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概括归纳材料四中“大小和卓叛乱”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原因。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作为青少年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应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