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 金统治者 B. 辽统治者 C. 西夏统治者 D. 元统治者
2、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在宋辽、宋夏关系中表现为( )
A.防御求和
B.被动挨打
C.战无不胜
D.割地赔款
3、假如你穿越回到了唐朝长安生活,你想买东西,那应该去( )
A.坊
B.市
C.勾栏
D.瓦子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工作胜利完成。这一文件的通过主要在什么会议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四中全会
5、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有如下一组图片,该展厅的主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交融
6、明朝时,郑和能够完成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A.国力强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造船技术高超
D.地理和航海知识的丰富
7、唐朝长安城内“市”的职能是
A.商业区
B.娱乐区
C.住宅区
D.宗教区
8、明初洪武年间,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皇帝就知道宋濂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酒菜。皇帝是通过哪一机构知道这些细节的( )
A.御史大夫 B.通判 C.锦衣卫 D.五军都督府
9、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10、1127年北宋灭亡。这个时间可以表示为
A.公元11世纪前期
B.公元11世纪后期
C.公元12世纪前期
D.公元12世纪后期
11、“这一表演艺术在明朝万历末期就日趋成熟,其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以上描述的是
A.昆曲 B.古典小说
C.京剧 D.琼剧
12、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3、下面是蒙古钱币,钱币中人物的贡献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正式定国号为元
④灭亡南宋,统一全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被视为中国的“国粹”,有“国剧”之誉的剧种是
A.昆曲 B.京剧 C.秦腔 D.徽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内容摘自
A.《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在( )
A.元朝
B.宋朝
C.唐朝
D.隋朝
1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是针对哪一领域提出来的
A.学术艺术
B.体育卫生
C.国防科技
D.文化教育
18、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材料所反映现象的背景是( )
A.唐朝人大多没见过世面
B.唐朝经济繁盛,人们生活奢华
C.北宋沈括看不起唐朝人
D.北宋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朝
19、“打虎”“拍蝇”“猎狐”这些出现在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新名词,主要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0、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当上北宋的皇帝,黄袍加身的地点是在
A.汴京
B.长安
C.洛阳
D.陈桥驿
21、北宋都城__________,元朝都城__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2、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_________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24、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25、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6、金灭辽:1125年,辽被_____灭亡。
27、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8、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________。
29、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30、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宋代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 北宋王朝建立后,在东北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宋与辽、西夏曾多次发生战争,最终达成和议,维持和平相处……南宋建立之初,金军多次南侵,遭到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宋将岳飞等也曾北伐,收复了一些失地。公元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官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四 18世纪初,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材料一中的“蕃”是指我国古代哪个民族政权?“弄赞”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两宋与其它少数民族政权达成的和议有何共同之处?出现这种局面与宋朝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3)写出具体史实说明“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概括归纳材料四中“大小和卓叛乱”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原因。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作为青少年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