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有一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这座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成都
2、灭掉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局面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3、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哪位词人
A. 辛弃疾
B. 苏轼
C. 李清照
D. 王安石
4、2015年10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27的不懈努力,编写出了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这部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5、有人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古代钱币发展史。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6、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著作属于“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梦溪笔谈》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7、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 领先于日本 B. 落后于欧洲 C. 比阿拉伯发达 D. 居世界首位
8、唐都长安是唐朝商业繁荣的典型代表,下列有关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②长安人口达百万
③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9、巍山县的拱辰楼始建于1390年(即明洪武二十三年),洪武是明朝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使用的年号,请你算出明朝建立的年代是( )
A.581年 B.1367年 C.1368年 D.1413年
10、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11、芳芳参加中央电视台网上答题节目,遇到一道人物判断题:“他是个‘特级英雄’,他是志愿军战士,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而壮烈牺牲。”请你帮她判断一下该人物是( )
A.邱少云
B.董存瑞
C.张思德
D.黄继光
12、隋朝统一后,长安和洛阳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江浙一带资源丰富,十分繁华;南方广大地区大小起义始终不断,隋王朝鞭长莫及。为了进一步控制南方,隋王朝需要修建一条运河(下图)及时运兵,以镇压当地的反隋活动。由此可见隋朝修筑大运河是
A. 为了经济和政治的需要
B. 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南游玩
C. 为了促进全国的农业发展
D. 为了发动对外战争方便运输
13、宋代,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
B.转运使
C.商行
D.节度使
14、下列政权中被元朝灭亡的是( )
①辽 ②西夏 ③北宋 ④金 ⑤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⑤
15、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宋朝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下列现象与上述材料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6、宋金达成和议后,双方约定的分界线是( )
A.黄河上游至淮水一线 B.长江至大散关一线
C.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D.珠江至淮水一线
17、在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遍布各个街巷,瓦子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流连之处。说明宋代
A.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科技成就突出
D.中外交通发达
1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朝( )
A.秦 B.唐 C.隋 D.元
19、2019年1月7日,“记忆非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摄影展览”在北京展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 B.在北京地方戏的基础上形成
C.代表作有《长生殿》《桃花扇》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20、《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技艺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有说书、讲史、猜谜及杂技表演,还有相扑、踢球、斗蟋蟀等,真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 )
A.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
B.唐朝经济繁华,奢靡成风
C.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文化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
21、既有南曲的轻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激昂声腔的戏曲是________。
22、宋朝的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3、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商帮是________和________。
24、遣唐使
(1)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5、建立:960年。后周大将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_____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为都城,史称_____。他就是宋太祖。
26、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
27、下图人物是______
28、 根据历史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明活字印刷术__________________
(3)主持编写《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有《梦溪笔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遗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
3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________”;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32、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朱元璋、雍正帝强化皇权的政治措施各一例。
(2)列举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一例。
(3)列举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大商帮一例。
(4)说出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作品名称。
(5)列举明清时期在思想上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各一例。
33、综合探究: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