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2、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其延续下来的丝路精神成为各国互惠、共生的推动力。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3、诗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出现于元朝末年,这反映了元朝
A. 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 文化事业发展
C. 中外交往频繁 D. 民族融合发展
4、下列内容与下图人物有关的是( )
A. 开凿大运河 B. 统一全国
C. 创立科举制 D. 三征辽东
5、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西藏设立了( )
A.澎湖巡检司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西域都护府
6、某一著作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愧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均是在其著作启示下著成。下列对这一著作评价最恰当的是
A.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药物学著作
C.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D.明代末年一部极其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7、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安西都护府
8、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 半两钱 B. 刀币 C. 交子 D. 五铢钱
9、宋代流传着这样一条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宋朝实行( )
A.重武轻文政策
B.中央集权策略
C.轻视武备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
10、下图是一处古迹的旅游门票, 其历史遗存应为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郾城大捷
11、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公元5世纪末
B.公元5世纪初
C.公元6世纪末
D.公元6世纪初
12、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有关的帝王是
A.宋太祖赵匡胤 B.金太祖阿骨打 C.宋钦宗赵桓 D.宋高宗赵构
13、“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起兵反对南宋 B.英勇抗倭 C.建立元朝 D.英勇抗击辽
14、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定向工具出现于我国的( )
A. 西周 B. 春秋 C. 汉朝 D. 三国
15、学习了唐朝的历史后,老师让学生找出唐玄宗在位时的盛世局面,应该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光武中兴”
16、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7、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的分界线是
A.淮水至剑门关 B.淮水至大散关
C.长江至函谷关 D.洮水至大散关
18、元朝时直属于中央中书省管辖的称“腹里”,“腹里”包括
A.山东山西河北
B.江浙江西云南
C.四川甘肃河南
D.岭北辽阳河南
19、隋炀帝时许多老百姓为避免被征作民夫,不惜将手足砍断,还说是“福手、福足”。这说明
A. 隋朝时百姓经常躲避为国家服务
B. 徭役过于沉重百姓不堪其苦
C. 不愿离开亲人不如砍断手足
D. 怕土地被兼并失去生存基础
20、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A.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B.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 均田免赋
D. 等贵贱,均贫富
21、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被______殖民者侵占的台湾。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
22、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23、隋朝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戚继光率军抗击倭寇,在______(地点)九战九捷。
24、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________。
25、唐朝繁荣昌盛,名人辈出.
(1)唐太宗知人善用。房玄龄善于谋略_________敢于决断,他们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
(3)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游学,玄奘回到长安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6、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
27、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作者:
(2)明朝后期最负有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牡丹亭》,作者:
(3)元末明初,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三国演义》,作者:
(4)明朝中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
28、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___,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②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________,建立政权。
③影响:给唐朝统治以________。
(2)唐朝灭亡
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9、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在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请根据所学史实查缺补漏。
明朝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中心是________。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到________,总长万余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明朝因为经济繁荣,国力________,1405—1433年明成祖派________率领船队________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30、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1、将下列作品和作者对应搭配。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2)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契丹”——
(3)他是党项族人,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
(4)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建立金朝——
33、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博览会是一个世界性、非贸易性的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的超大型活动载体,2010年的世博会将在“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举办。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请回答:
(1)请写出我国的“四大发明”,并举出一件“四大发明”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事例。
(2)你认为我国的“四大发明”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