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汕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詹天佑》一文中,“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话,注意划线的词语起的作用是( )

    A.“自己”是指詹天佑和修筑铁路的中国工人,“第一条”是说中国以前没有铁路。起说明作用。

    B.划线的词语突出了中国人有能力、有志气修筑这条铁路,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起强调作用。

    C.划线的词语只是想说明詹天佑怕外国人讥笑他,怕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起提醒作用。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喝(yāo)  肥体壮(biāo B.告(dǎo)  熠熠发光(

    C.làn)  无限想(jiǎ D.jué)  精技艺(zhàn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秽物   随心所遇 B.扭扣   默不作声

    C.仓白   翻来覆去 D.梁国   绞尽脑汁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精彩回放。

    1.《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__。 我知道里面著名的故事: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中“_______________”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3.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 6、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填。

    花团____)(____  冲锋____)(____  精神____)(___________

    ____)(___奕奕  负_______ 攻________  翠色____)(____

    (1)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人作战勇猛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历史故事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于描写景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请你为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从中选择一个造句。

    1.她(   )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   )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2.南丁格尔(   )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   )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3.您带着我走的时候,(   )不许唉声叹气,(   )不许闷头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善解词意(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题:_______________

    2.横:__________________

    3.此: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想象可以走多远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枚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他常会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外一种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进行想象。

    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古罗马造的一个硬币。

    孩子的姐姐拿过来看,却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硬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那种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个满口大话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虚伪——________ 批评——________

    【2】本文第一句中,“说谎”一词加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当别人说达尔文“说谎”时,父亲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3】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_________

    (2)指尽眼力之所及望向远方。_________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A.描写环境,暗示心情愉悦

    B.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思想

    C.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

    D.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3】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荷兰宁静、悠闲牧场风光的有(  )

    A.一条条运河在碧绿色的低地上纵横交错

    B.安静的老牛、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安闲地生活在草原上

    C.傍晚时分,默默无言的挤奶人在安静地挤奶

    D.动物沉睡、低地无声的夜晚还能看到灯塔射出的微光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择。

    第一次____ 第二次____ 第三次____ 第四次____

    A.夜晚安谧静美 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 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小鸟

    没有( )绿叶,没有( )炊烟,没有( )泥土,没有( )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乌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也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捧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学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么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青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宗凉。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带来了乐趣,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乌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学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第一自然段的( )里,应填写的数量词,依次是。(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写序号。)

    A.一丝 一缕 一片 一粒

    B.一缕 一丝 一片 一粒

    C.一片 一丝 一缕 一粒

    D.一片 一缕 一粒 一丝

    【2】根据所给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非常喜欢,舍不得放手。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_______________

    【3】小鸟可爱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对水手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迷宫。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   )又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弄、搬、找)些小木片,错杂着(堆、垒、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捆扎、缠绕)起来;然后把苔藓(捏、挤、踩)紧,(压、踏、踩)平,使那建筑物足够( ),足够(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   )又(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准确地说明来自细致的观察和词语的恰当运用,       三个词,写出了搭窝的步骤。松鼠搭窝的复杂动作是用一系列动词写出的,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3分)

    (2)在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入下列词语:舒适 暖和 干净 坚实 宽广 安全  (2分)

    (3)这一自然段是在介绍松鼠的什么生活习性?表明了松鼠的什么特点?(2分)

     

     

  • 13、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故乡的菱塘有什么特点?菱叶和菱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孩子“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这“头朝菱”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胜似________

    4“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这“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两幅中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来自微博的一条消息称,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拍下人类睡眠时大脑清洗的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脑脊液趁杋涌入→清除毒素,并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研究证实了“熬夜会变笨”这一说法。而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使人“变笨”,还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耳鸣、脸色蜡黄……

    1阅读材料一,我们了解到该校大学生对睡眠不满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入睡困难 B.睡眠环境不好 C.作息时间不规律 D.睡眠时间不足

    2阅读材料二回答,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有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阅读材料,请你对该校大学生如何保证睡眠质量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重点段落品析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讲人的( ),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 )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  ),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一世界 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  )和被迫害的风险。

    1六年级的生理课上老师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文中填空。

    3不怀好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不自禁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ài   zài)               相(chéng   chén)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近义词。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

    (3)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

    【3】选文第一段为何要交代“大雾漫天”?

    __________

    【4】“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

  • 17、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

    2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

  • 18、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前后态度变化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这句话有两重含义,请写下来。

    其一: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表现了马市长______的特点。

    【5】文中的女儿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 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 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每到新年,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打上“√”。

    【2】阅读短文,完成图示。

    【3】“摇篮”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___________

    【4】短文中“这几乎成了(惯 贯)例”,“这”指什么?

    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5】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真爱如茉莉。(扩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改成反问句)

     

    4.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5.在我们班里,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锁》这篇短文的故事结局,是否也让你的心“骤然紧缩了”,是否也让你似乎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滴血”……短文中的哪个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你?短文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深刻感受?请写篇关于《锁》的读后感,将你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大家!

    要求:(1)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感触最深刻的部分;(2)再围绕感触最深刻的部分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3)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出感想;(4)标题自拟。注意书写工整,写后进行修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