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分别是 代 、 代 、 代 ( )
A.宋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B.唐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C.唐 吕岩 宋 辛弃疾 唐 杨万里
2、下列加点字的书写和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徘徊(huí) 旖旎(nǐ) 燕山(yàn) 拖男挈女(qiè)
B.威吓(hè) 发怔(zhèng) 哗笑(huà) 龇牙咧嘴(zī)
C.菜碟(dié) 忌讳(huì) 嫣红(yān) 瞑目蹲身(míng)
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桑树(sāng) 燕山(yàn) 秉性(bǐng)
B.敞开(chǎng) 徘徊(huí) 拟定(nǐ)
C.颧骨(qüán) 扭捏(niē) 傻瓜(sǎ)
D.难堪(kān) 咧嘴(liě) 哗笑(huá)
4、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列文学常识填空。
1. ____________: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及笄:指女子满________岁。
3.弱冠:指___________左右的年纪。
4.___________:描指人三十岁。
5.___________:指人四十岁。
6.花甲:指人___________岁。
7.________:指人七十岁。
8.期颐:指人__________岁。
5、读拼音,写汉字。
cí xiáng(______) dù jì(_____) fán máng(_____) 摩quán(_____)cā(_____)掌
6、词语搭配。
(______)的大海 (______)的猴子 (______)的桅杆 (______)的孩子 (______)的水手
(______)的大脑 (______)的神情 (______)的眷恋 (______)的目光 (______)的生活
(______)帽子 (______)桅杆 (______)绳子 (______)身子 (______)横木 (______)大海
7、我会积累我会填。
(1)我最喜欢乡村儿童“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最向往“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的乐趣;尤其喜欢“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的纯真可爱。
(2)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坦荡之人:如《论语》中所说:君子__________,小人___________。
(3)人们常常把聪明智慧的人比成《________》里的诸葛亮,把胆识过人的人比成《_________》里的武松,把柔弱多病的女子比成《_________》里的林黛玉。(填课文名)
(4)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__的孙悟空,___________的刷子李,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的严监生,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__________的田忌。
8、辨析同音字,完成相关练习
róng zào yù lì
冰消雪( ) 暴( ) ( )寒 官( )
( )岩 干( ) 牢( ) 茉( )
9、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________怎么拥挤,他__________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选文出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把威尼斯的小艇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
A.动态 B.静态
【4】在文中“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5】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本段内容表达方法是先_______后________我想对船夫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根据意思填写文中出现的词语。
(1)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_______)
(2)闪耀地发着光。(_______)
【2】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
A.动态 B.静态
【4】短文中画“ ”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上文
【5】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灯祭》片段,回答问题。
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工夫,但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在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就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得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了。”
“还真顾家呀。”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篷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
【1】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符合心意,感到满意。( )
(2)繁荣 兴旺。( )
【2】选文中的“笑吟吟”和“打趣”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①A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②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对句A描写王熙凤的出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风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D.写王熙凤出场,是用了先声夺人——人未到,声先到的手法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的打扮恍若神妃仙子,体现了她的尊贵,也流露出了她的俗气
B.“彩绣辉煌”概括写出了王熙凤装扮的特点,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的爱美之心
C.体现了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特征,写得十分得体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选文通过第1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和句B的____________描写正面描写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属于____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ㄚ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读完短文,可以推断出刘姥姥这一人物的身份是( )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D.娇弱的千金大小姐
【2】短文写“众人先是发怔”这一细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选取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从“笑”中分析其人物形象。
例:从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率直,大大咧咧,不会控制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前文有这样一句话: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用“﹏﹏”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的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__ 一“明”惊人________
【2】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神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多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中写到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广告语用了成语或俗语?请举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这两段话写了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与________的关系:商人坐小艇去__________;青年妇女在小艇里__________;孩子坐小艇去郊外_________________;老人带全家坐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戏院散场了,人们走上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两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B.从这两段话可以体会到威尼斯的动态和静态之美。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热闹了;夜晚,小艇停泊在码头上,城市就静寂了。
C.威尼斯人习惯使用传统的交通工具,威尼斯是一座古老、保守的城市。
【3】文中写了不同的威尼斯人乘坐小艇: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请你选择一个人物,写一写他(她)乘坐小艇时心中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 冷笑一声 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就是一片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给片断加上标点符号。
【2】据意思写词语。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2)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
【3】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并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用了 手法。
【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ǐ)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威尼斯是________(国家)北部的一座________。
【2】用“\”画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_________;看到_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_……
【6】短文是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_______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报名参加了模特竞选,只要通过下面的关卡,即可获得走秀资格及红楼人物专属汉服。
起因 | 嫣红姑娘的风筝断线落在竹梢上发出响声,众人还以为是窗屉子倒了,得知是风筝后便也生了放风筝的心思,黛玉说要放放晦气。 |
经过 | 宝琴将大蝙蝠风筝放上了天;宝钗更是厉害,直接放了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宝玉的美人儿风筝放不起来他站在原地气得直跺脚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的风筝伴随着豁喇喇的声响,随风去了。 |
结果 | 丫鬟将风筝的线都铰断了,风筝随风越来越远,直至消失。 |
【1】第一关:以上是众人放风筝的故事情节,请你为加点字注音。
嫣( )红 窗屉( ) 晦( )气 宝钗( ) 豁喇( )喇
【2】第二关:请你来辨析下面的汉字,将其填入对应的田字格中。
蛟 绞 跤 铰
(1)链 摔
龙
尽脑汁
梢 俏 稍 哨
(2)微
声 树
俊
【3】(标点)第三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缺少标点,请你在下面的“□”内填入合适的标点。
宝玉的美人儿风筝放不起来□他站在原地气得直跺脚□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4】第四关: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你可以感觉到宝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9、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 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1)短文是通过( )来表现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的。
A.一件事 B.两件事 C.四五件事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老师的美德所感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20、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对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吧!说说你最佩服谁,他(她)有哪些值得你佩服的地方。要求语句通顺,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