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合肥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材料中黄巢要“洗涤”的朝廷是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

  • 2、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关键词“755年”“安禄山”“唐朝由盛转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后梁建立 D.陈桥驿兵变

  • 3、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和婉约之分,但这一时期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B.宦官专权,朝政黑暗

    C.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D.经济繁荣,社会开放

  • 4、清朝在台湾设立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通商口岸,后又关闭其他港口,仅保留一处对外通商。当时负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 是()

    A.广州十三行 B.市舶司 C.南书房 D.内阁

  • 5、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下列示意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6、有关下列“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①a朝代在581年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7、穿越时空,来到宋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A.在京城逛“瓦舍”,看杂耍

    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D.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 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   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管辖今天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中书省 C.西域都护 D.澎湖巡检司

  • 10、北宋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其中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 11、唐太宗大力精简机构,合并州县,其作用是

    A.防止宰相专权   B.减少政策失误   C.践行三省六部制   D.提高行政效率

  • 12、在北宋末年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物品,他可能会携带的货币是

    A.

    B.

    C.

    D.

  • 13、唐诗题材极为丰富,很多诗都反映出真实的历史。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A.唐朝农业发达,人民弈棋成风 B.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

    C.唐代的商业贸易活动十分兴盛 D.唐长安城商业区与住宅区分离

  • 1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元朝建立   ②蒙古灭金   ③南宋灭亡   ④蒙古灭西夏   ⑤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A.⑤④③①② B.②①③④⑤ C.③②④⑤① D.⑤④②①③

  • 1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 16、隋朝的都城是

    A. 杭州

    B. 开封

    C. 长安

    D. 临安

  • 17、“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哪一历史事件的后果

    A.武则天称帝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 18、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唐朝灭亡的原因有

    ①藩镇割据  ②宦官专权  ③少数民族入侵  ④黄巢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9、“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A.隋朝疆域辽阔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全国得到统一

  • 20、有一次,华佗给一位病人动手术,可是病人因疼痛而无法配合,华佗这时该怎么办

    A.强行动手术

    B.打麻醉针

    C.将他打休克

    D.喂“麻沸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朱元璋是_____朝的开国皇帝。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_制度和中书省;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________ 以监视官民。

    (2)图二人物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他统领的军队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人物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____________家,他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这部药物学巨著。

  • 22、措施:(1)宋太祖重用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____,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___局面。

  • 2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遭到楚王流放的爱国诗人________而产生的。

  • 24、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________日益腐败。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

  • 25、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_______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______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 26、隋炀帝时,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清朝的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得发展和进步。

  • 27、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词句,便开展讨论,你能和他们一起讨论吗?

    1)小华说:汉武帝是汉朝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做了许多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事。

    2)小丽说: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大家尊奉他为各族的(   )

    3)小梅对词中宋祖到底是北宋还是南宋发生了疑问,你认为应该是(  )宋的皇帝。

    4)小成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是吗?你应该告诉他,元朝是( )建立的。

    5)你补充说:由此我还想到,元朝人口大面积流动,元朝民族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还创立了(   )制度,对后世省级行政区设立意义深远。

  • 29、宋词和元曲

    (1)宋词:北宋文学家____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_____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达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女词人____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南宋____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____、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代表作是《____》。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后被誉为“_____”。

  • 30、宋朝的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原因的猜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