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瓷都是指( )
A. 河北曲阳 B. 泉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2、假如你看过《隋朝来客》这部“反时空”的喜剧电影,你除了可以知道这部电影的内容外,还可以知道隋朝建立的时间为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960年
3、如图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海报,该剧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徽商和苏商
B.苏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浙商和徽商
4、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知道军机处是何时创设的吗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下表所列词汇中“经济重心南移、交子”对应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两宋
D.明朝
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7、宋朝时地处福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
A.广州 B.福州
C.泉州 D.扬州
8、唐太宗在位时期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下列举措不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A. 吸取隋亡教训
B. 重用魏征、姚崇等贤臣
C. 重视农业生产
D. 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9、隋朝修建大运河,宋朝、元朝建成发达的驿站都是为了促进
A.农业发展
B.手工业发展
C.交通业发展
D.科技发展
10、下列“治世”、“盛世”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1、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创立于隋朝 B. 选官看重门第
C.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D.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12、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见下图)的设计,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也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工程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时
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13、著名学者郭沫若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对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
14、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明他认识到
A.人民力量的伟大 B.要笼络地方官员
C.要遵循自然规律 D.加强边疆的管理
15、(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
A.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16、如图是清期前期疆域,当时中国东北到
A.南海诸岛
B.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C.西伯利亚
D.巴勒喀什池
17、按照朝代更替的顺序,唐朝灭亡后出现的局面是
A.三国鼎立
B.南北朝并立
C.五代十国
D.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8、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9、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哪一时期的分裂局面?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胡十六国
D.五代十国
20、科举制度产生于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21、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B.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
C.元朝时期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D.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E.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2、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__________在位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______”。
24、(1)_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响应党的号召,率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________。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首先从________开始,后逐步在________展开。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5)________年,我国加入________,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6)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事件是________。
25、辽的都城在____________,西夏的都城在_________。
26、“________”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907年 ______建立了后梁政权,彻底终结了唐朝的统治。
27、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是________。
28、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_________制度。在中央,由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9、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3)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4)唐代记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重要文献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的代表作——
(2)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系统总结的作品——
(3)成书于明代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
材料二: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材料三:
材料四: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人口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5 493576 |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6 078 430 | 1.5亿人 |
雍正二年(1724年) | 6 837 914 |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 7 414 495 | 3亿人 |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指出A、B两地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四川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高产物种最早何时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中土地和人口发生变化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了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