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产生气体的质量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时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化学变化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钻是指金刚石,利用了其硬度大的性质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体现了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加热,溶液变色正确的是
A.紫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紫色→红色→蓝色
D.紫色→蓝色→红色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
B.氧化钙:
C.2个氯原子:
D.3个钠离子:
5、科学家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堪称温室气体的克星。该催化剂由廉价且丰富的镍、镁和钼制成。镁、镍、钼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元素符号为MG
B.镍原子质子数为28
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g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
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8、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A.原子
B.单质
C.分子
D.元素
9、各学科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事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书写汉字
B.燃料燃烧
C.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10、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1、硼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硼的原子序数是5
C.硼的原子质量是10.81
D.硼原子的质子数是5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B.t℃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ag,则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
C.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若溶液质量不变,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3、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均发生变化
C.物质甲、乙、丙、丁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物质丁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14、下列所示操作正确的是
A.给固体加热
B.塞紧橡皮塞
C.振荡试管
D.活性炭吸附
15、下列试剂的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消毒酒精应密封保存在瓶中
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广口瓶中
C.浓硫酸保存在细口瓶中
D.碳酸钙存放在广口瓶中
16、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
|
A.向两份足量且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 | B.向两份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 C.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制生石灰 |
A.A
B.B
C.C
D.D
17、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A.试管
B.燃烧匙
C.烧杯
D.量筒
18、中华民族辉煌的创造发明史,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及使用
B.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C.用粮食酿酒
D.瓷器的烧制
19、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诗词中描述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蒸气凝结成雪,水分子间隔变小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2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
B.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守恒观:2g氢气和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g水
21、《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性格鲜活,鲁智深作为行侠仗义第一人,下列他的事迹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五台山
C.火烧瓦罐寺
D.倒拔垂杨柳
22、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酒精挥发
C.玻璃杯炸裂
D.海水淡化
23、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前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 | 6.4 | 3.2 | 4.0 | 2.8 |
反应后质量/ | 5.2 | 6.4 | 待测 | 0.8 |
A.a和d是反应物
B.c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a与d物质的质量比为3:5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4、如图为氨分子与氯化氢分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1
25、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量取一定体积液体
C.加入固体粉末
D.取用食盐
2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B | CO2 | CO | 通入足量氧气后点燃 |
C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D | FeCl2 | 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2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喝碳酸饮料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
(2)燃烧含碳燃料时,要保存室内空气畅通,否则易发生煤气中毒。煤气中毒是由于煤气中所含的______(填化学式)具有很强毒性。
(3)管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8、学好化学,科学防疫
①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②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X气体有毒,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过氧乙酸(C2H4O3)也是常见消毒剂,它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7.6g过氧乙酸中约含碳原子______个。
29、用数字和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银离子____________;
(2)氯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4)硫酸钡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0、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_____。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_____,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其目的为_____。
3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 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_______不同。
(2)根据如图的微观示意图(图 1)可得出;参与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的符号)。
(3)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 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如图 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 a、b 分别是两种起始反应物 H2、CO2 的分子结构模型,c、d 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 子结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 CO 外,还生成了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 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_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认真观察 c 和 d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c 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c 和 d 的 化学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③“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 意义是________。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离子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氧气 (4)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
(5)铵根离子 (6)氢氧根离子
3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
34、液氢可用作火箭的推进剂不仅因为液氢是清洁能源,更主要的原因是______,写出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5、教材中利用红磷或白磷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实验目的,在A、B、C三组实验中,_______组实验要求红磷或白磷需要过量或足量;
(2)写出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B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
(4)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从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
3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为使铁丝燃烧成功,最好采用____________收集氧气。
(4)点燃火柴后,伸入集气瓶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__。
37、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将此气体用集气瓶收集后,我们对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此气体可能是 |
| 化学方程为:
|
(2)我想用图所示仪器中的几种来制取该气体,(填序号)则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3)指出仪器名称:a是 b是
(4)如果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 端(填“A或“B”)导入。
(5)我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 气体,可以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右图装置盛满水收集氧气,气体由 端(填“A或“B”)导入
(6)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3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中进行的过滤操作。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若过滤后所得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乙是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①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步骤②中观察到铝丝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
(3)如果①和②都能发生反应,说明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
39、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C装置与____装置组合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若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与C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装置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选装置E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收集好的氧气用于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
a.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小兰按图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c.小明按图实验时,集气瓶底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
40、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海水淡化。采用如图1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增多
C.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海水晒盐。海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盐场由海水获得粗盐的结晶方法是_____。
(3)粗盐提纯。欲除去粗盐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杂质制取精盐,操作流程如图:
①流程中X溶液的溶质(只含一种溶质)为______。(填标号)
A.氯化钡 B.氢氧化钠 C.氢氧化钡 D.氢氧化钙
②写出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时产生的沉淀有_____(填化学式)。
③流程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