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很小,肉眼观察不到其形态结构
B.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C.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无叶绿体
D.细菌包括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搬家
B.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C.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4、“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主要用的是哪种繁殖方式?( )
A.有性生殖
B.扦插
C.嫁接
D.压条
5、“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从分类的角度说,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同属生物
B.同种生物
C.同纲生物
D.同科生物
6、珊瑚礁生态系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珊瑚礁的“建筑师”是珊瑚虫。珊瑚虫身体上生活的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当温度升高时,虫黄藻会逃逸,导致珊瑚虫群体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珊瑚虫通过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B.珊瑚虫是生活在海洋的单细胞动物
C.珊瑚虫与虫黄藻属于寄生关系
D.气候变暖可能会阻碍珊瑚礁形成
7、蝗虫可以生活在干燥的陆地,是因为它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
A.体表的革质翅
B.坚硬的外骨骼
C.覆盖全身的表皮
D.体表的大量鳞片
8、下列四种动物的相关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动物 | 家鸽 | 扇贝 | 蚯蚓 | 青蛙 |
呼吸器官或部位 | 气囊 | 鳃 | 体壁 | 肺和皮肤 |
所属类群 | 鸟类 | 软体动物 | 线形动物 | 爬行动物 |
A.A
B.B
C.C
D.D
9、对下表中“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 甲 | 乙 | 丙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51 | 28 | 4 |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最高等的动物是甲
C.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D.动物绕道取食的这种行为是可以消失的
10、鲫鱼在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B.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C.尾鳍的摆动
D.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11、从行为获得途径及行为的功能上看,“蜻蜓点水”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防御行为
B.学习行为 繁殖行为
C.先天性行为 繁殖行为
D.学习行为 领域行为
12、如图表示无壳孵化小鸡的孵化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②和③为小鸡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B.①是胚盘,含有细胞核
C.塑料盖和多聚膜起到保护作用
D.①②③将来发育成小鸡
13、图是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田世光先生所作的《抚育图》局部,描绘了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 )阶段。
A.筑巢
B.育雏
C.求偶
D.交配
14、红薯的块根能长出新植株。下列与红薯这种繁殖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薄荷扦插繁殖
B.水稻种子发芽
C.马铃薯块茎繁殖
D.枣树嫁接繁殖
15、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婴儿、克隆羊均属于无性生殖,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B.鸡卵的卵黄表面中央有一个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C.蝗虫和蝉的发育都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D.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发育成成蛙
16、如图是野生动物保护者在偷猎者的营地发现的动物头骨,该头骨有明显的门齿、臼齿、犬齿分化,符合该图的动物可能是( )
A.兔子
B.老虎
C.小牛
D.羚羊
17、治疗关节疾病时,可通过局部注射改善关节灵活性的药物来缓解症状。药物注入的部位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在学习了植物的类群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玉米、花生、水绵、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下表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
A.玉米和肾蕨
B.花生和水绵
C.马尾松和葫芦藓
D.肾蕨和水绵
19、下列有关青蛙的描叙正确的是( )
A.青蛙的皮肤干燥,有鳞片起保护作用
B.青蛙的后肢短小,可支撑身体
C.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它是两栖动物
20、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伞藻嫁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一条染色体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C.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大
D.一个人的染色体上携带患病基因则一定患有遗传病
21、根据神经元的模式图回答问题:
(1)神经元又叫_______,是构成神经系统______和______的基本单位。
(2)图中的①是______ __,③是_____ __。
(3)神经纤维是由[②] 以及外面套着的 共同组成的。
22、芽的结构:图是枝芽的纵切面结构图,填写各部分名称及发育。
(1)[1]______能产生______,属于______组织。[3]______发育成______。
(2)[4]______发育成______,[5]______发育成______。
(3)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______。
23、人、鸟类和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亲体产生的 结合形成 ,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4、________俗称“四不像”,是一种生活在湿地的动物。
25、将各种生物的序号填在相应作用的括号内:
(________)生产者 (________)消费者 (________)分解者
A.蘑菇、霉菌 B.肺类双球菌、炭疽杆菌 C.人、免 D.绿色植物
26、先天性行为也称为 _______,一般认为如果一个行为是对一个___________所做出的反应,而且出生后_________遇到这一刺激就能做出的反应就是___________,是通过_______、________进化而来。
27、号称“DNA之父”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载有他本人的完整基因组图谱的一张DVD光盘,这也是世界上破译出的第一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请根据材料分析:
(1)在沃森的基因组中,所有基因一半来自 ,一半来自 。
(2)构成沃森人体的“蓝图”和“主要构件”是 (填序号)。
A.基因和蛋白质 B.蛋白质和基因
(3)假设卷舌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沃森的父亲不卷舌,母亲卷舌,那么沃森卷舌的概率为 %或 %。
28、请根据你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所看见的细胞结构,用铅笔画出保卫细胞及其围成的气孔结构简图,并标注出各结构的名称_____。
29、每块骨骼肌由中间的__________和两端的__________组成。
30、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动物,如鲫鱼、海豚;另一类是_____动物,如对虾等。
31、请将下列动物类群与其对应的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32、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_____.
33、武汉市东湖在20世纪后期的近20~30年间,由于生活污水排入等原因,水底生活的动物从113种减少到26种。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从退渔还湖到生态修复等,东湖风景区划入禁止开发区域,140公顷水域重坝“水下森林”,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如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如图为一些常见的被子植物的叶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类群 | 哺乳动物 | 鸟 | 鱼 | 蕨类植物 | 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 |
我国已知种数 | 581 | 1244 | 3862 | 约2200 | 约240 | >30000 |
世界已知种类 | 4340 | 8730 | 22037 | 约10000 | 约850 | >260000 |
百分比/% | 13.39 | 14.25 | 17.53 | 22 | 26.7 | >10 |
(1)东湖进行的一系列治理措施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_____。
(2)治理后的东湖生物种类增多,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_____多样性。
(3)在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的物种数量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_____。
(4)根据图中被子植物的叶片形态判断,与荔枝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_____。
(5)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公民的你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任答一点即可) _____。
34、阳信鸭梨醋闻名天下,如图是恒庆堂制作梨醋的实验流程图。 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梨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 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______的方式大量繁殖。
(2)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控制在 18~25℃,原因是______。
(3)醋酸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 现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翻动,使其充分接触氧气,发酵30天;
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A、B 两层,每天只翻动A层,发酵15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A、B层颠倒,每天只翻动B层,再发酵15天。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梨醋,他们应选择的发酵方法是______。
(4)为了延长梨醋的保质期,可以选择冷藏保存的方法。从防腐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