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宿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 2、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4、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参加)七十余战。

    B.(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汉军)四向(围堵)。

    C.汉军至,无(船)以渡(乌江)。

    D.(我)不忍杀之,以(马)赐公。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女子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②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③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④他体会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幸福瞬间,所以他对窘境中的病人能感同身受

    ⑤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心灵的颤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

    ⑥面对公交车上正在抢劫的歹徒,春节回家探亲的军人小礼明目张胆,挺身而出,制伏了凶悍的歹徒。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塘里的火一旦暗淡了,木炭的脸就不是红的了,而是灰的了。

    我看见有两块木炭直立着身子,好像闷着一肚子的故事,等着我猜什么。

    按照我们的习俗,如果在早晨时看见这样的木炭,说明今天要有人来,要赶紧冲它弯一下腰,打个招呼,不然就是怠慢了客人;如果是晚上看见直立的木炭,就要把它打倒,因为它预示着鬼要来了。现在既不是清晨也不是夜晚,要来的是人还是鬼?

    正午了,雨还在下。安草儿走了进来。

    安草儿不是鬼,但也不像人,我总觉得最后能和我留在一起的一定是神灵。安草儿走进希楞柱的时候,木炭倒下了,看来它真的是为他而生,为他而死的。

    安草儿把一个桦皮篓放在我面前,那里面装着几样东西,是他打扫营地的时候捡到的:一只狗皮袜子,一个铁皮小酒壶,一方花手帕,一串鹿骨项链和几只白色的鹿铃。不用说,这是达吉亚娜他们早晨搬迁时遗落的。以往我们搬迁,总要把挖火塘和搭建希楞柱时戳出的坑用土填平,再把垃圾清理在一起深埋,让这样的地方不会因我们的住过而长出疤痕、散发出垃圾的臭气。这次他们离去,虽然提前几天就开始清点东西了,但清晨出发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们还是显得有些慌乱。从他们遗落下来的东西来看,不仅人是慌乱的,驯鹿也是慌乱的,它们在互相挤蹭的时候,把铃铛都落在营地了。不过它们落得也是有道理的,帕日格对我说了,驯鹿要被圈进铁丝围栏的鹿圈,它们再也不能在熟悉的山间游走,那么鹿铃对它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呢?那些戴着铃铛去的驯鹿,其实等于在脖颈下吊着个哑巴。

    那只狗皮袜子一看就是玛克辛姆的,它是那么的大,只有玛克辛姆的大脚才能穿得。铁皮小酒壶是拉吉米的,清晨时我还见他对着它的嘴儿喝酒,他边喝边“呜噜噜”地叫,好像很快乐,又好像很难过,让我想起老达西的叫声。拉吉米丢了酒壶,到了布苏还不得急啊?拉吉米一急,西班可要遭殃了,他会拿西班出气的。不是没来由地骂他,就是往他身上扔石子,说要把西班砸死。布苏是个城镇,兴许不那么好捡石子,这样拉吉米就不能打西班了,只能骂。骂又不伤皮肉,西班就不会那么受罪了。那块花手帕,是帕日格的,他最喜欢鼓捣女孩子用的小玩意,我就见他曾把这块手帕包在头上,脑袋一顿一顿的,“嗨嗨”大叫着跳舞,就像啄木鸟在“笃笃”地啄树。帕日格从小就喜欢跳舞,他原来跳的舞很好看,腰和脖子晃得不那么厉害,可能在城里晃荡了一年回到山里后,他的舞就没法看了,他的腰乱扭着,脖子前后左右乱转,让我觉得他的脖子只剩下了一根筋,我最受不了他跳舞的时候故意哑着嗓子“嗨嗨”地叫,他明明有清脆、透亮的嗓子,可偏要把它弄哑了。那串鹿骨项链是柳莎的,她已经戴了好几十年了,是我的大儿子维克特亲手打磨,为她穿成的项链。维克特在的时候,柳莎天天戴着它;维克特死了以后,她只有到了月圆的日子才戴它,她戴着它是去月亮下哭泣。早晨离开的时候,我还见柳莎手里攥着这串项链,她一定是怕放在别处不安全,才亲手拿着的。想必搬迁时有几只驯鹿不肯上卡车,大家手忙脚乱地四处抓驯鹿,柳莎也跟着帮忙,就把项链给弄丢了。看来最不想丢的东西,最容易撒手离去。

    安草儿往火塘里添了几块木柴,那是用风倒木劈出的柴火。我们从来不砍伐鲜树做为烧柴,森林中有许多可烧的东西,比如自然脱落的干枯的树枝,被雷电击中的失去了生命力的树木,以及那些被狂风击倒的树。我们不像后来进驻山林的那些汉族人,他们爱砍伐那些活得好好的树,把它们劈成小块的木柴,垛满了房前屋后,看了让人心疼。我还记得很多年前瓦罗加第一次路过一个汉族人的村落,看到家家户户门前摆满的木柴,他回来忧心地对我说,他们不光是把树伐了往外运,他们天天还烧活着的树,这林子早晚有一天要被他们砍光、烧光,到时我们和驯鹿怎么活呢?瓦罗加是我的第二个男人,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他看事情是有远见的。那天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时,我想起了瓦罗加的话。当我把桦树皮投向的不是妮浩留下来的神鼓,而是火塘的时候,我看见了瓦罗加的笑容。他的笑容在火光中。

    安草儿给我的茶缸续上水,然后对我说:阿帖,中午吃肉。我点了点头。自从帕日格让安草儿像汉族人一样管我叫“奶奶”而不是“阿帖”的时候起,安草儿见了我就什么也不叫了。现在他大约想到那些叫我“额尼”“姑姑”和“波日根”的人都走了,而且没谁让他叫我“奶奶”了,他就可以叫我阿帖了。

    如果说我是一棵历经了风雨却仍然没有倒下的老树的话,我膝下的儿孙们,就是树上的那些枝桠。不管我多么老了,那些枝枉却依然茂盛。安草儿是这些枝桠中我最爱的一枝。

    安草儿说话总是格外简洁。他告诉我中午吃肉后,就去拿肉了。那是昨天吃剩的半只山鸡。下山的人们知道要彻底离开这里了,他们想在走之前跟我们好好团聚一次。那几天,玛克辛姆、索长林和西班天天出去打猎,可是他们总是空手而回。这些年山上的动物跟林木一样,越来越稀少了。幸好昨天西班打到了两只山鸡,索长林又在河汉用“亮子”挡了几条鱼回来,昨晚营地的篝火中才会飘出香气。玛克辛姆对我说,他们有天寻找猎物时看到了两只灰鹤,它们低低地飞在林间洼地上,当玛克辛姆要朝它们开枪的时候,被西班阻止了。西班说他们就要下山了,得把这些灰鹤留给我和安草儿,不然我们眼中看不到最美的飞禽,眼睛会难受的。只有我的西班才会说出这样心疼人的话啊。

    我切了一片山鸡,放到火上敬火神,然后才撒上盐,用柳条棍串上它,放到火上烤。我和安草儿吃山鸡的时候,他突然问我:阿帖,下雨了,罗林斯基沟会不会有水了啊?

    罗林斯基沟曾是一条水流旺盛的山涧,孩子们都喜欢喝它的水,然而它已经干涸了六七年了。

    我对安草儿摇了摇头。我知道,一场雨是救不了一条山涧的。安草儿似乎很失望,他放下吃的,起身离去了。

    我也放下了吃的,接着喝茶。看着那团又勃勃燃烧起来的火焰,我想接着讲我们的故事。如果雨和火这对冤家听厌了我上午的唠叨,就让安草儿拿进希楞柱的桦皮篓里的东西来听吧,我想它们被遗落下来。一定有什么事情要做的。那么就让狗皮袜子、花手帕、小酒壶、鹿骨项链和鹿铃来接着听这个故事吧!

    【注】节选自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部正午”》。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首长妻子的自述口吻,进述了这个弱小民族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希楞柱”,鄂温克族人过流动性狩猎生活时住的蓬子。

    人物

    介绍

    “我”

    年届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拉吉米

    拉吉达(“我”的第一任丈夫)的弟弟,善吹奏口弦琴木库莲

    西班

    马伊堪(拉吉米捡到的女儿)的私生子

    瓦罗加

    酋长,“我”的第二任丈夫,爱写诗,1974年死于黑熊

    玛克辛姆

    鲁尼(“我”的弟弟,于康德五年(1938)年娶妮浩)儿子,1964年夏出生

    达吉亚娜

    “我”的女儿,1946秋出生,1967年嫁给索长林

    索长林

    达吉亚娜丈夫,鄂温克族神枪手

    柳莎

    马粪包(矮胖酒鬼)之女

    安草尔

    “我”的孙子,与优莲结婚,生下双胞胎帕日格,沙合力

    妮浩

    鲁尼妻子,后做了萨满教女巫,1998年大兴安岭火灾,她跳神求雨而死

    【1】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鄂温克族习俗中,木炭直立预示吉祥,木炭倒下代表不祥。安草儿进来时虽然木炭倒下了,但因为安草儿就是神灵,木炭为他而生为他而死。

    B.对驯鹿要被圈进铁丝围栏的鹿圈,帕日格跳舞等情节的讲述,表明“我”对下山定居新生活的反感,抗拒,也表明“我”思想的保守落后。

    C.“看来最不想丢的东西,最容易撒手离去”,是说柳莎帮大家四处抓驯鹿时把项链给弄丢了,与亡夫告别,也与旧生活告别。

    D.对汉族人烧活着的树深感忧心,搬迁时总要把挖的坑填平,清理深埋垃圾,阻止朝灰鹤开枪等事情,表明鄂温克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将回忆、历史,幻想穿插于现实之中,这种打乱时空的叙事结构使故事情节奇谲多变。

    B.文本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带有一种自然状态的自我交流的特征。这种叙事视角带有一种随意性,同时也强化了读者在阅读方面的某种自主性。

    C.文本中如“希楞柱”“阿帖”等用语,具有乡土特色又带来陌生化的效果;笔墨细腻,语言沉静婉约,具有散文化的特色。

    D.文本末段“听厌了我上午的唠叨,就让安草儿拿进希楞柱的桦皮篓里的东西来听吧”具有呼应“上部清晨”开启“中部正午”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概括文本中“我”的形象特点。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颇具现实感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呈现出一种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请结合以上文字,谈谈你对文本“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理解与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蜀主刘禅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人的志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点明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评议影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     ,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2)杜牧《赤壁》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3)《庄子·逍遥游》指出,   ,这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并不是荑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曹操枭雄兼诗人的形象。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尔卜尔筮,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官赋》)

    (7)苍颜白发,________,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_______。(陆游《病起书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阕前两句是说作者内心愁苦,于是借酒消愁,无奈酒后醒来愁苦依旧。

    B. 上阕第三句说春天正在离去,什么时候回来,这两个“春”字的意思完全相同。

    C. 上阕后三句是说天色已晚,时光流逝,过去的事情现在都想不起来了。

    D. 下阕第一句写的是一对禽鸟双栖并宿,暗含了自己索居独处的寂寞之情。

    E. 下阕后四句实写幕帘密遮,风紧人静,虛写花瓣凋落,铺满路上,虚实结合。

    2下阕“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备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大喜。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寓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强。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唯公所意,谁敢不从?”真卿借兵千人。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真卿上疏曰:“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何则?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其激切如此。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B.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C.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D.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科:科举考试用语。唐宋进士分甲乙科,唐代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云:“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B.辅车:颊辅与牙床。一说车夹木与车舆。此处比喻事物处于次要的位置关系。《左传》:“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C.郎官:郎官是古代官名,盖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隋唐以后,郎官多指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

    D.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高寿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预料安禄山要反叛,提前以久雨毁坏城墙为借口,修缮城墙,疏浚加深护城河,最终在安禄山反叛时,保住了平原城。

    B.清河人李萼和郡人到平原城向颜真卿学习,并尊颜真卿为长者,并说清河县积蓄多,积蓄够颜真卿用三次。

    C.元载任用私党,害怕被别人说坏话,就提出有事先向长官报告,再由长官报告宰相,最后宰相报告皇帝。此事遭到颜真卿激烈反对。

    D.李希烈反叛,卢杞向皇帝建议派颜真卿出使晓谕李希烈,最终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德宗下诏对他的忠诚给予很高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2)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学习书法,须认识“三人”“、明白“三法”“。三人者,古人,今人,本人也;三法者,学法,化法、想法也。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